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哲的《卜算子 雪中作》
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
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
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
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
白话文翻译:
这狂风有谁能识别?这天气又有谁能理解?
正好在炎热的季节里得到了清凉,寒冷的天气反而变得温暖。
因为仰望高人所言,最终获得了真正的修仙秘诀。
在严寒的九月里,花儿正开,竟然在三伏天却下起了雪。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狂:形容风势猛烈,狂暴。
- 斯三:指这一时节,可能是指农历的三伏天。
- 炎蒸:形容炎热的天气。
- 清凉:凉爽的感觉。
- 至人:高人,指道德或智慧高尚的人。
- 真仙诀:真正的修仙之道或秘诀。
- 九九:指农历九月。
- 严凝:严寒而凝固的状态。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提到的“至人言”指向了道教文化中的高人或智者,常用以象征智慧与真理。
- “九九严凝花正开”反映了自然的奇妙与反常,可能暗示着阴阳变化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展现对自然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的诗歌往往蕴含哲理,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反映了作者在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描绘的夏冬交替、冷暖变化,显现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歌鉴赏:
《卜算子 雪中作》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现象中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开头的“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便引人深思,诗人以疑问的口吻开篇,表达对自然的无奈与困惑。这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关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
接下来的“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则展现了自然的奇特与反常,正值夏季的炎热,却能在此时感受到清凉,甚至在寒冷中又能感觉到温暖。这种对比的描写,既体现了自然的无常,也隐含着人对生活的期望与追求。
在“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中,诗人转向了内心的探索,通过高人的教诲,获得了对生命的更深理解,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的“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严寒中的花开与夏季的雪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奇妙,令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洞察,给人以启迪,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识这风狂,谁识斯三:开篇的疑问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困惑与思考。
- 恰遇炎蒸得清凉,正寒也成温热:描写自然的反常与温度的变化,强调季节的交替。
- 因仰至人言,遂获真仙诀:转向内心的探索,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望和追求。
- 九九严凝花正开,三伏中却下雪:将对比推向极致,展现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神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反常现象反映内心的感受。
- 对仗:诗句中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通过描绘自然现象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与领悟,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常。
- 清凉: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 花:象征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 雪:象征纯洁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至人”指的是: A. 普通人
B. 高人
C. 妖怪
D. 小孩 -
诗中“九九严凝花正开”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愤怒
B. 伤感
C. 顽强与美好
D. 无所谓 -
“三伏中却下雪”所传达的意象是: A. 自然的常态
B. 自然的反常与奇妙
C. 人的愤怒
D. 花开的美丽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哲的作品与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在对自然的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哲更多的是在反思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王哲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