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遇七修斋》
时间: 2025-01-01 14:22: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遇七修斋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遇七修斋,庚申餐素,礼参旦望行香。
时时念道,世梦顿然忘。
三教经书为伴,真闲处胜似贪忙。
迷云散,一轮皓月,无缺照无方。
从长。明大道,暗中积行,上达穹苍。
效许庞归去,万古名扬。
未往蓬壶阆苑,筠轩坐吟笑潜藏。
功成去,阴公难唤,跨鹤到仙乡。
白话文翻译:
在七修斋中,我恰逢庚申年,素食为餐,恭敬地参加早晨的祭礼,期待着香火的升腾。
我时常思念道理,世间的梦幻顿时忘却。
三教的经典书籍伴我左右,真正的悠闲处胜过忙碌的追求。
迷雾散去,明亮的月亮高挂,光辉无缺地照耀着四方。
在漫长的时间里,走上明亮的大道,暗中积累着德行,最终能达到高空之上。
效法许庞的归隐,万古流芳。
尚未前往蓬莱和阆苑,只在竹轩中坐吟,笑着潜藏。
功成名就后,阴间的公爵难以召唤,骑鹤飞往仙乡。
注释:
- 七修斋: 一种修道的场所或环境,强调修行的宁静。
- 庚申: 指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庚申年常被视为特定的年份。
- 三教: 这里指儒教、道教和佛教。
- 许庞: 指许由和庞蕴,古代隐士,代表归隐的理想。
- 阴公: 指阴间的神祇或公爵,象征世俗权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处玄,元代著名诗人、道士。他的诗歌以道教思想为核心,常表达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修道途中,表达了诗人对道理的思考和对世俗的抛弃,展现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境。
诗歌鉴赏:
《满庭芳·遇七修斋》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追求道理、超脱世俗的心路历程。开头的“遇七修斋”便点出了诗人所处的修行环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道理的思念。诗中提到的“三教经书”体现了作者的博学与深思,反映了他在修行中所伴随的思想碰撞。
“迷云散,一轮皓月”的意象,象征着心中迷雾的消散,真理的显现。这一瞬间的顿悟,使得诗人对宇宙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感受到“明大道”的存在。接着,作者提及“效许庞归去”,这不仅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经历世俗浮华后,寻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首诗以一种悠然自得的语气,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轻视与对道理的追求,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遇七修斋: 开场即点明修行的场所,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庚申餐素: 表达了特定时间内的清淡饮食,强调道教的素食文化。
- 礼参旦望行香: 说明了参加早晨祭礼,体现对神明的尊敬。
- 时时念道,世梦顿然忘: 思念道理使他忘却世俗的烦恼。
- 三教经书为伴: 三教经典书籍的陪伴,象征着博学与内心的充实。
- 真闲处胜似贪忙: 强调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忙碌更有价值。
- 迷云散,一轮皓月: 象征迷惑消散,真理显现。
- 明大道,暗中积行: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默默积累德行。
- 效许庞归去,万古名扬: 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追求名声的永恒。
- 未往蓬壶阆苑,筠轩坐吟笑潜藏: 描绘出一种悠闲的修行生活。
- 功成去,阴公难唤: 强调修行后的超脱,世俗的召唤无法再动摇他。
- 跨鹤到仙乡: 诗人最终的归宿,骑鹤飞往理想的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迷云散,一轮皓月”用月亮比喻真理的显现。
- 对仗: 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 “阴公难唤”使得阴公具有人情,增加了情感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修行的体验,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积累,强调了道教思想的深邃与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修斋: 修道的环境,象征宁静与修行。
- 庚申: 时间的象征,暗示人生的阶段。
- 皓月: 象征真理的明亮与清晰。
- 鹤: 代表超脱与长生,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教”指的是哪三种教义?
- A. 儒教、道教、佛教
- B. 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C. 道教、佛教、神道教
-
“迷云散,一轮皓月”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迷惑消失,真理显现
- B. 现实生活的繁忙
- C. 对月亮的思念
-
“功成去,阴公难唤”中的“阴公”代表什么?
- A. 朋友
- B. 世俗的权力与名利
- C. 上天的召唤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此诗都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思念。
- 《登高》则在面对人生的无常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存在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处玄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词的结合》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