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1-14 22:0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五十年来,追思畴曩,佳时去若云浮。
依然重见,感涕话西州。
幸喜灵光不改,空自笑蒲柳先秋。
成何事,风波末路,险畏有沈舟。
别愁。都几许,相从未,我去公留。
况狂直平生,谁念遨游。
月夕风天正好,还惊怅失此诗流。
江南岸,明朝更远,回首仲宣楼。
白话文翻译:
五十年来,我常常回忆往昔,那美好的时光仿佛如浮云般消逝。
如今再次相见,禁不住泪水涌出,回想起西州的旧事。
庆幸的是我的灵光依旧未改,空自笑着那些秋天的蒲柳。
可惜的是,面对风波的终点,我总是害怕沉舟的危险。
离别的愁苦又有多少呢?我们从未相聚,我却要离开你。
更何况我这一生性情狂直,谁又会在乎我的游荡。
月夜微风正好,然而我却惊叹于这首诗的流失。
江南的岸边,明天又会更远,回首那仲宣楼的景象。
注释:
- 佳时去若云浮: 美好时光就像浮云一样,转瞬即逝。
- 灵光不改: 指的是作者内心的灵感与情感依旧不变。
- 蒲柳先秋: 比喻早秋时节的蒲柳,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风波末路: 指生活中的风波与困境,最终走到尽头。
- 仲宣楼: 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座名楼,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幵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成于诗人五十岁时,面对人生的回望与感慨,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是毛幵在五十岁生辰之际所作,饱含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诗的开头回忆过去,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时光的逝去,令人感到惋惜。作者以“佳时去若云浮”来形象地表达那种似水流年的感受,仿佛美好时光就像那轻轻飘浮的云彩,难以捉摸。
在诗中,重见旧友的情景引发了感动,泪水夺眶而出,流露出深厚的情谊。然而,随着诗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人生艰辛的思考。诗人自问“成何事”,反映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恐惧。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厚重而又深邃。
诗的最后一联,月夜和风的描绘,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但诗人却因失去而感到惆怅。这种失落感与前面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与难以把握。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既有对亲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十年来,追思畴曩,佳时去若云浮。”: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五十年的经历如同浮云般转瞬即逝。
- “依然重见,感涕话西州。”:重逢旧友,感慨万千,思念西州的往事。
- “幸喜灵光不改,空自笑蒲柳先秋。”:内心的灵感未变,而外界的事物却在变迁,蒲柳早秋象征着生命脆弱。
- “成何事,风波末路,险畏有沈舟。”:面对人生的风波,感到无奈与危险。
- “别愁。都几许,相从未,我去公留。”:离别的愁苦,感慨未能相聚。
- “况狂直平生,谁念遨游。”:自己性情狂直,似乎无人关注自己的漂泊。
- “月夕风天正好,还惊怅失此诗流。”:夜晚的景象美好,却因失去诗意而感到惆怅。
- “江南岸,明朝更远,回首仲宣楼。”:江南的美景在未来更远,回忆仲宣楼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佳时去若云浮”,将美好时光比作浮云,形象生动。
- 对仗:“月夕风天正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展露出深厚的情感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泪: 代表着情感的真挚与伤感。
- 蒲柳: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月夜: 表达宁静与美好的外在环境,却与内心的失落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佳时”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朋友的聚会
- C. 自然景色
-
“成何事,风波末路”中“风波”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人生的困境
- C. 战争
-
诗人对自己“狂直平生”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自豪
- B. 无奈
- C. 满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毛幵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而李白则更多是抒发个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