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木桥边倚树根,
古藤阴里啸王孙。
白云红树知多少,
鸡犬人家自一村。
白话文翻译:
在那独木桥旁,我倚靠着树根,
在古老的藤蔓阴影下,呼啸而过的王孙。
白云和红树,不知有多少,
鸡犬相闻的人家,皆在这一村庄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独木桥:指一根独立的木桥,象征着孤独和独立。
- 倚:依靠,靠着。
- 树根:树的根部,常用来表示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古藤:指古老的藤蔓,象征时间的沉淀与历史的积累。
- 啸:大声呼啸,带有一种豪气。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常与风流倜傥相连。
- 白云红树: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的感悟。
- 鸡犬:指家禽,象征着乡村生活的宁静。
- 人家:指居住的家庭,表现出人们的生活环境。
- 自一村:表示这一切都在同一个村落中,强调了乡村的亲密与和谐。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其意象如“王孙”代表了贵族的生活,而“鸡犬”则体现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形成了一种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以其才情和画技享誉一时。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洒脱,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唐寅游览山水时创作,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面,开头通过“独木桥”和“树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古老,尤其是在“古藤阴里啸王孙”的句子中,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个人的豪情。接着“白云红树”又引入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似乎在说,这些自然之美与世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最后一句“鸡犬人家自一村”则将视线聚焦到平民生活上,展现出一种亲切的乡愁情怀。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平凡而美好生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木桥边倚树根:诗人站在孤独的木桥旁,倚着树根,暗示了与自然的亲近。
- 古藤阴里啸王孙:在古老的藤蔓阴影之下,似乎有豪气的王孙在呼啸,象征着过往的辉煌与现今的静谧。
- 白云红树知多少:白云和红树的数量难以统计,表达了自然的广袤与变化。
- 鸡犬人家自一村:鸡犬相闻的生活,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形成了与前面意象的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鸡犬”象征了平民生活的平凡与和谐。
- 对仗:全诗在意象上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与乡村生活的展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独木桥:象征孤独与独立。
- 树根:代表自然的稳固与宁静。
- 古藤:象征历史的悠久与深厚。
- 白云红树:自然的美丽与多彩。
- 鸡犬:乡村生活的平实与温暖。
- 人家:体现人际关系的亲密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独木桥”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孤独
C. 富贵 -
诗中提到的“鸡犬”主要指什么?
A. 动物
B. 生活
C. 自然景色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A. 伤感
B. 怀念
C. 激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思考。
- 杜甫《春望》:探讨人间疾苦与自然美的对比。
诗词对比:
- 唐寅的《题画廿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自然意象,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唐寅则更强调乡村生活的温暖与人情的亲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唐寅诗集》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