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时间: 2024-10-20 12:54: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兴 李冶 〔唐代〕
朝云暮雨镇相随, 去雁来人有返期。 玉枕只知长下泪, 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意, 俯眄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 教人寂寞复相思。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云,傍晚的雨,总是相伴相随, 离去的雁,归来的人,都有返回的日期。 玉枕只知道长久地流下泪水, 银灯空照着无法入眠的时刻。 仰望明月,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俯视流水,想要寄托心中的词句。 却回忆起初次听到凤楼曲时的情景, 让人感到寂寞又相思。
注释:
- 朝云暮雨:比喻日夜相伴的情感。
- 镇相随:总是相伴。
- 去雁来人:比喻离别与归来。
- 玉枕:指枕头,这里用玉来形容其珍贵。
- 银灯:指灯,这里用银来形容其明亮。
- 翻含意: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 俯眄流波:俯视流水。
- 凤楼曲:指古代的一种乐曲,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音乐或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冶,唐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写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朝云暮雨、去雁来人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朝云暮雨、去雁来人为开篇,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与归来的深切感受。玉枕长泪、银灯不眠,进一步以物喻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仰望明月、俯视流水,诗人试图通过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但最终却回忆起初闻凤楼曲时的情景,更加深了她的寂寞与相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云暮雨镇相随:通过朝云暮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日夜相伴的情感的渴望。
- 去雁来人有返期:以去雁来人比喻离别与归来,暗示了诗人对亲人归来的期盼。
- 玉枕只知长下泪:玉枕长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
- 银灯空照不眠时:银灯不眠,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睡的孤独。
- 仰看明月翻含意:仰望明月,诗人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
- 俯眄流波欲寄词:俯视流水,诗人想要通过流水寄托自己的情感。
- 却忆初闻凤楼曲:回忆起初闻凤楼曲时的情景,加深了诗人的寂寞与相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朝云暮雨”、“去雁来人”等,通过自然景象比喻情感。
- 拟人:如“玉枕只知长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赋予物品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朝云暮雨”与“去雁来人”,“玉枕”与“银灯”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的主题,通过自然景象和物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伤和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云暮雨:象征日夜相伴的情感。
- 去雁来人:象征离别与归来。
- 玉枕:象征珍贵的情感寄托。
- 银灯:象征明亮的希望。
- 明月:象征复杂的情感。
- 流波:象征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朝云暮雨”象征什么? A. 日夜相伴的情感 B. 自然景象 C. 离别与归来 答案:A
-
“玉枕只知长下泪”中的“玉枕”象征什么? A. 珍贵的情感寄托 B. 枕头 C. 明亮的希望 答案:A
-
诗中的“凤楼曲”可能指什么? A. 古代的一种乐曲 B. 自然景象 C. 离别与归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李冶《感兴》: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但李白的《静夜思》更加简洁明了,而李冶的《感兴》则更加细腻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冶的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