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02 09:3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卧病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陷贼寄故人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寄房明府,以上俱见吟窗杂录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没有整理,心情纷乱无章。季兰在五六岁时,她的父亲抱着她在庭院中,让她吟咏蔷薇。父亲生气地说她将来必定是个行为不端的妇人。后来果然如他所言,她看到云鬟散乱,更加思念树木的枯荣。卧病在床,听到鼓声喧闹,选拔进行,旌旗拂过座位的一角。被困在贼中,寄信给故人,看不到河阳一县的花朵,只能空见青山上的三两点。寄给房明府,以上内容均见于《吟窗杂录》。
注释:
- 经时未架却:长时间没有整理。
- 心绪乱纵横:心情纷乱无章。
- 季兰:诗中女子的名字。
- 父恚:父亲生气。
- 失行妇:行为不端的妇人。
- 云鬟散:形容头发散乱。
- 木枯荣:树木的枯萎和繁荣。
- 鞞鼓喧:鼓声喧闹。
- 旌旗拂座隅:旌旗拂过座位的一角。
- 陷贼:被困在贼中。
- 河阳一县花:河阳一县的花朵。
- 青山三两点:青山上的三两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冶,唐代女诗人,字季兰,生平不详。她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风格细腻,情感真挚。这首诗反映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李冶遭遇困境时所作,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整理心情的纷乱状态。接着通过季兰的童年经历,预示了她未来的不幸命运。后文通过“云鬟散”、“木枯荣”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无奈和忧虑。最后,诗人通过“陷贼寄故人”、“不睹河阳一县花”等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唐代女诗人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长时间没有整理,心情纷乱无章。
- 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季兰在五六岁时,她的父亲抱着她在庭院中,让她吟咏蔷薇。
- 父恚曰必失行妇也:父亲生气地说她将来必定是个行为不端的妇人。
- 后竟如其言已看云鬟散,更念木枯荣:后来果然如他所言,她看到云鬟散乱,更加思念树木的枯荣。
- 卧病鞞鼓喧行选,旌旗拂座隅:卧病在床,听到鼓声喧闹,选拔进行,旌旗拂过座位的一角。
- 陷贼寄故人不睹河阳一县花,空见青山三两点:被困在贼中,寄信给故人,看不到河阳一县的花朵,只能空见青山上的三两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鬟散”比喻头发散乱,“木枯荣”比喻树木的枯萎和繁荣。
- 拟人:如“旌旗拂座隅”将旌旗拟人化,仿佛它在拂过座位的一角。
- 对仗:如“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中的“经时”与“心绪”,“未架却”与“乱纵横”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描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环境,诗人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鬟散:形容头发散乱,象征着诗人的无奈和纷乱的心情。
- 木枯荣:树木的枯萎和繁荣,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变化。
- 鞞鼓喧:鼓声喧闹,象征着困境中的喧嚣和不安。
- 旌旗拂座隅:旌旗拂过座位的一角,象征着困境中的动荡和不安。
- 河阳一县花:河阳一县的花朵,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青山三两点:青山上的三两点,象征着困境中的孤独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季兰”是谁? A. 诗人的名字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女儿 D. 诗人的姐妹
-
诗中“父恚曰必失行妇也”表达了什么? A. 父亲对季兰的期望 B. 父亲对季兰的失望 C. 父亲对季兰的愤怒 D. 父亲对季兰的担忧
-
诗中“云鬟散”比喻什么? A. 头发散乱 B. 心情纷乱 C. 环境混乱 D. 生活困顿
-
诗中“木枯荣”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无常 B. 生活的变化 C. 环境的变迁 D. 心情的波动
答案:1. A 2. C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女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李冶的《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女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冶的诗更加细腻,情感更加真挚。
- 李冶的《句》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杜甫的诗更加宏大,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吟窗杂录》
- 《李清照诗词选》
- 《杜甫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