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白话文翻译:
月亮落下,星星稀疏,天快要亮了;
孤单的灯光还未熄灭,梦难以成真。
我披上衣服,再次向门前望去,
心中不满的是早晨来临时的喜鹊鸣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落:月亮落下,表示夜晚将要结束。
- 星稀:星星稀疏,形容夜空中星星不多,暗示天快亮。
- 孤灯:独自一盏灯,形容寂寞。
- 披衣:穿上衣服,起床的动作。
- 鹊喜声:喜鹊叫声,传达了喜庆的氛围,但在此诗中表达了诗人的不满。
典故解析:
- 鹊:在中国文化中,喜鹊常被视为好运的象征,常常与喜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诗人在这里提到鹊声,反映了他对自己情感困境的无奈与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季长,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著称,尤擅长写闺情诗,展现女性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李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情感状态,反映出那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期待。
诗歌鉴赏:
《闺情》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孤独的诗。开头两句“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展现了夜晚即将结束的时刻,诗人正处于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状态中。灯光的孤独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梦的渴望,但却因现实的逼近而难以实现。接下来“披衣更向门前望”,诗人披衣而起,向门前张望,显示出对晨曦的期待与向往,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焦急。“不忿朝来鹊喜声”则是诗人对早晨来临的喜庆声的不满,喜鹊的鸣叫在此时成了一种打扰,反映出她内心的焦虑与失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女性在爱情中常常面临的孤独和期待,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现实的残酷对比。诗中不仅有对夜晚静谧的描绘,也有对清晨即将来临的无奈,情感的层次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落星稀天欲明:描绘了夜晚即将结束的情景,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变化。
- 孤灯未灭梦难成:孤灯的存在象征着孤独,梦的难成体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与失落。
- 披衣更向门前望:动作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态感,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与渴望。
- 不忿朝来鹊喜声:喜鹊的叫声本是吉祥的象征,但在此时却成了干扰,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灯比作孤独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鹊声赋予人性化的情感,表达不满之情。
- 对仗:整体句式工整,具有音乐感,使诗歌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女性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最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反映出人们对美好情感的期待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夜晚的明亮与阴暗交织。
- 灯:象征孤独与希望,未灭的灯光代表着对未来的期待。
- 鹊:象征喜庆与好运,但在此情境中却成为了烦扰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落星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孤独
C. 平静
D. 忧伤 -
“孤灯未灭梦难成”中的“梦”指代: A. 梦想
B. 睡梦
C. 爱情
D. 未来 -
诗人对鹊鸣声的态度是: A. 喜悦
B. 不满
C. 无所谓
D. 期待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
- 《相见欢》李煜:同样探讨了离别与思念。
诗词对比: 李端的《闺情》与李白的《静夜思》都体现了对月亮的描写,但李端更侧重于女性的孤独与思念,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所不同,但都通过月亮这一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