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白话文翻译:
在秦地的罗敷姑娘,正坐在绿水边采桑。
她的素手轻巧地在青条上忙碌,红妆映衬着白日显得格外鲜艳。
可怜的是蚕儿饥饿,我想要离去,五匹马也无法留住我的心。
注释:
- 罗敷:传说中的美女,常用来代表美丽的女子。
- 采桑:指采摘桑叶,桑叶是养蚕的重要食物。
- 素手:形容女子的手白皙细腻。
- 青条:指桑树的枝条。
- 红妆:指女子的妆容,强调其美丽。
- 蚕饥:指蚕饿了,表达了对生计的无奈。
- 五马:形容五匹马,象征着权势或交通工具,却无法留住人的心情。
典故解析:
“罗敷”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作美丽女性的代称,体现了唐代对女性美的赞美。同时,采桑与养蚕的结合,展示了农耕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诗中提到的“蚕饥”意在表达对生计的忧虑和对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浪漫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农耕文化盛行。李白在此背景下,借用罗敷女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个人情感的挣扎。
诗歌鉴赏:
《子夜吴歌·春歌》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女性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秦地的美丽女子罗敷,她在绿水边采桑,手中的青条与红妆点缀了春日的明媚。整首诗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呈现出一种青春活力。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蚕饥妾欲去”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生计的忧虑,显示出她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李白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思考,折射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敏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秦地罗敷女:介绍诗中主角,设定场景,强调地域特色。
- 采桑绿水边:描绘劳动场景,体现自然美。
- 素手青条上:细腻描写女性的优雅与灵巧。
- 红妆白日鲜:通过色彩对比强调美丽。
- 蚕饥妾欲去:展现生活的压力和对自由的渴望。
- 五马莫留连:隐喻无法留住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形成工整的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蚕饥”暗喻生活的困境,增强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青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又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女性命运的深思。
意象分析:
- 罗敷:象征着美丽与青春。
- 绿水:象征生命与自然的滋养。
- 青条:象征着辛勤的劳动。
- 红妆: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魅力。
- 蚕: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秦地罗敷女”中的“罗敷”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地方
C. 一个美女
D. 一种动物 -
诗中提到的“蚕饥”主要表达的是: A. 对食物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春天的向往 -
诗中的“红妆白日鲜”表达了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女性的青春
C. 劳动的辛苦
D. 生活的压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侧重于豪放的情感,展现了豪情壮志。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更多地反映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