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途中》

时间: 2025-01-07 23:36:59

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

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

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

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

意思解释

秋日途中

原文展示

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
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
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
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与成就的失落感,满纸的功名却换来了满地的愁苦,连年轻的头发都因之变白。早该不去效仿曹参做相国,最终也不应当像李广那样被封侯。曲水流淌,山间红树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美丽,西风吹来,残照映照着秋天的白云。归来的乌鸦一片片飞回林中,我不禁自嘲,忙碌的生活让我始终无法得到安宁。

注释

  • 半纸功名:指的是微薄的功名和成就。
  • 曹参:西汉时期的名将,后成为丞相,代表高官。
  • 李广:汉代著名的将领,虽有功劳却未得封侯,象征虽有才华却不得志。
  • 曲水:指山间的曲折水流。
  • 残照:指夕阳的余晖。
  • 归鸦:指归来的乌鸦,象征归属与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秉忠,元代诗人,字子明,号白云,出身于一个士族家庭。其诗风多表现对人生的感悟,常以自然景致寄托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秋日途中》创作于元代,时代背景下士人多遭受政治失意,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和功名的思考,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嘲的情感。

诗歌鉴赏

《秋日途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开篇以“半纸功名满地愁”引入,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功名的无奈与失落。虽然年少时怀揣着对成就的渴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渴望却渐渐化作了愁苦,似乎无论怎样努力,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满地的惆怅。

接下来的“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曹参与李广的对比不仅体现了个人际遇的不同,也折射出社会对人才的冷漠与无情。诗人在对比中流露出对历史的叹息,仿佛在自问:自己是否也成为了历史的旁观者?

后两句“曲水乱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则转向自然的描绘,曲水流淌、红树晚霞,在一派静谧的秋日景象中,诗人内心的烦恼似乎得到了些许释放。然而,归鸦一片投林去,自嘲“劳生未解休”,又将内心的忧愁重新抛回眼前。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人活在世上,虽有无尽的奔波与劳碌,却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纸功名满地愁:意指获得的功名有限,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忧愁。
  • 都教白了少年头:形容因愁苦而使年轻的头发变白,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心境的变化。
  • 早应未拜曹参相:反思自己早年对官位的追求,曹参是权力的象征。
  • 终不当封李广侯:李广虽然有才,最后却未能获得封侯,表明了命运的不公。
  • 曲水乱山红树晚:描绘秋天的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西风残照白云秋:西风与残照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
  • 归鸦一片投林去:乌鸦归林,象征归属与安息。
  • 自笑劳生未解休:自嘲于忙碌的生活中无法找到真正的休息和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半纸功名”比喻微不足道的成就。
  • 对仗:如“曲水乱山”和“西风残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共鸣。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功名的反思,揭示了人在追求名利过程中所遭遇的失落与无奈,最终回归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功名:象征社会地位与成就。
  • 少年:象征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 秋日:象征生命的成熟与凋零。
  • 乌鸦:象征归属与安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纸功名”是指什么?

    • A. 微薄的成就
    • B. 丰厚的荣誉
    • C. 名利双收
    • D. 书信
  2. 诗人用“李广”来比喻什么?

    • A. 失去的爱
    • B. 不被重视的才能
    • C. 对功名的追求
    • D. 自然的美丽
  3. 归鸦的意象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归属与安宁
    • C. 忍耐
    • D. 奔波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秉忠的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豪情与奔放,而刘秉忠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沉思与感慨,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