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承王骠骑邀集东皋有赋 其三》

时间: 2025-01-01 23:14:48

越王台枕玉山平,并骑登高结束轻。

戏马风流还九日,射雕人地且三城。

将归丽句雄笳鼓,未醉香醇困步兵。

笑插黄花忧未遍,教添紫菊向长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王台枕玉山平,并骑登高结束轻。
戏马风流还九日,射雕人地且三城。
将归丽句雄笳鼓,未醉香醇困步兵。
笑插黄花忧未遍,教添紫菊向长缨。

白话文翻译:

越王台坐落在平坦的玉山之上,我骑马登高,心情却轻松愉快。
在这九日佳节中,纵马嬉戏,仿佛要射雕于这片土地,且看三座城市的风景。
将要回归时,吟咏华丽的句子,伴着雄壮的号角和鼓声,虽然未曾醉倒在美酒之中,仍然感到疲惫。
笑着插上黄花,忧愁却未曾散去,教我再添几朵紫菊,向着长缨飘扬。

注释:

  • 越王台:传说中越王勾践所建的台,象征着英雄豪情。
  • 玉山:指美丽的山,常用来象征高洁的理想。
  • 九日:指重阳节,古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射雕: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目标。
  • 雄笳鼓:豪壮的乐器声,象征着壮丽的场面。
  • 黄花:指菊花,象征着长寿和节日的欢庆。
  • 紫菊:象征高洁和内心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明代诗人,字希夷,号梦阮,南昌人。他以诗词、词曲见长,作品常蕴含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风格独特,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的欢愉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九日承王骠骑邀集东皋有赋 其三》是一首描绘重阳佳节欢聚场景的诗。诗人通过越王台的意象,引入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节日的欢快氛围。首句“越王台枕玉山平”,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心中的豪情与梦想。诗中的“戏马风流还九日”,展现了骑马嬉戏的快乐,体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借助对越王台的描写,引发了对英雄气概的追忆。同时,后面的“将归丽句雄笳鼓”则带出了一种对生活的思考,虽然参与了欢庆,但内心却有着未尽的忧愁。黄花与紫菊的意象相互映衬,前者象征着欢乐的节日,后者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忧虑。整首诗通过描写节日的欢愉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王台枕玉山平:越王台坐落在平坦的玉山之上,暗示着高远的理想和雄伟的志向。
  2. 并骑登高结束轻:骑马登高,心情轻松,表现出诗人融入自然与节日的欢愉。
  3. 戏马风流还九日:在重阳佳节中纵马嬉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
  4. 射雕人地且三城:射雕的豪情与三座城市的风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目标和追求。
  5. 将归丽句雄笳鼓:将要回归时,吟咏华丽的诗句与鼓声,象征着人生的壮丽与激情。
  6. 未醉香醇困步兵:虽未醉倒于美酒,仍感到疲惫,暗示生活的辛劳与无奈。
  7. 笑插黄花忧未遍:在欢庆中插上黄花,但内心的忧愁依旧未散去,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8. 教添紫菊向长缨:再添紫菊,向着长缨飘扬,寓意希望与向往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射雕”比喻志向高远。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对称美。
  • 意象: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重阳节的欢庆,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复杂与内心的忧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王台:象征英雄气概与历史厚重。
  • 玉山:象征美丽与高洁的理想。
  • 黄花:象征欢乐与节日。
  • 紫菊:象征忧愁与高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一天?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元宵节
  2. 诗人将“黄花”与“紫菊”放在一起,体现了什么主题?

    • A. 生活的欢乐与忧愁
    • B. 战争与和平
    • C. 自然与人文
    • D. 传统与现代
  3. “越王台枕玉山平”中“枕”的意思是:

    • A. 睡觉
    • B. 依偎
    • C. 保护
    • D. 固定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以登高为主题,但更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人生的忧虑与感慨。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屈大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