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留别长沙》

时间: 2025-01-08 20:45:58

长沙好,好景趁秋来。

灵麓初霜尝美橘,湘江新绿似浮醅。

欲去几低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留别长沙
作者: 夏承焘 〔近代〕

长沙好,好景趁秋来。
灵麓初霜尝美橘,
湘江新绿似浮醅。
欲去几低徊。

白话文翻译:

长沙真好,正值秋天美景如画。
灵麓山上初霜时节的橘子格外美味,
湘江的绿水清新如同新酿的酒。
我想离去,却忍不住徘徊。

注释:

  • 长沙:湖南省的省会,风景秀丽。
  • 灵麓:指灵麓山,位于长沙附近,风景优美。
  • 初霜:指秋季初霜,象征着天气的变化,通常与丰收的季节相关。
  • 美橘:指优质的橘子,象征着秋天的丰收。
  • 湘江:流经长沙的河流,以其清澈见底的水而闻名。
  • 浮醅:指酒的表面泡沫,这里以比喻来形容湘江的清澈,富有生动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承焘(1870-1920),字映山,湖南长沙人。曾任职于清朝和民国政府,积极参与政治、文化活动。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故乡的美景为题材,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离开长沙之际,正值秋季,正是家乡美丽的时节。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作者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望江南 留别长沙》是夏承焘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长沙的秋景。开篇的“长沙好”,简洁明了,直接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接着,诗人用“灵麓初霜尝美橘”描绘出秋霜初降的时节,橘子成熟的美味,展现出丰收的喜悦。这一句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渗透着人们对物产丰盈的向往。

紧接着的“湘江新绿似浮醅”,以生动的比喻将清澈的湘江与新酿的酒相提并论,既表现了湘江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愉悦和闲适。最后一句“欲去几低徊”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想离开却又不舍得离去,流露出深切的乡愁与依恋。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透出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长沙好,好景趁秋来。”:直接表达了对长沙及其秋景的赞美。
    • “灵麓初霜尝美橘”:描绘了秋霜初降时,橘子成熟的美味,象征丰收。
    • “湘江新绿似浮醅”:将湘江的水比作新酿的酒,展现其清澈与生机。
    • “欲去几低徊”: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想离开却又不舍,流露出乡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湘江新绿似浮醅”,生动形象地将自然景观与酒相比较。
    • 对仗:整首诗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对称和韵律美,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故乡长沙的热爱与依恋,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传达出一种对大自然美景及丰收喜悦的赞美。

意象分析:

  • 长沙:象征着故乡的温馨与美好。
  • 灵麓: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丰收的希望。
  • 初霜: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美橘:象征着丰收与生活的甜美。
  • 湘江:象征着故乡的水乡风情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麓”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
    b) 长沙
    c) 北京
    d) 上海

  2. 诗中用“浮醅”比喻湘江的什么特征? a) 清澈
    b) 浑浊
    c) 冷淡
    d) 污染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不舍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长沙
  2. a) 清澈
  3. b) 不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夏承焘的《望江南 留别长沙》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表现了对故乡美景的赞美,但前者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眷恋与思考,后者则是对旅途的兴奋与朝气的渲染。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柔和,后者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