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重五悼亡兼感怀》
时间: 2025-01-04 12:5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重五悼亡兼感怀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伤心时候,又端阳景色,依然满目。暗柳藏莺千百啭,声绕画帘风竹。旧恨吟花,新愁泣梦,细雨凝蒲绿。泪残芳草,断魂何处难续。休说箫鼓年年,龙舟竞渡,玉盌倾醽醁。今古兴衰多少事,不尽沅湘万曲。明月山空,青松露寂,烟水飞云骛。落霞影里,乍如数椽茅屋。
白话文翻译:
在伤心的时刻,正值端午的美好时光,眼前的景色依旧如昔。暗暗的柳树里藏着成千上万的黄莺,婉转的歌声围绕着画帘,似竹林中轻柔的风声。旧日的怨恨在花间吟唱,新愁则在梦里泪流,细雨中草地的蒲公英凝聚着绿色。泪水浸湿了芳草,断魂之人又何处能再续前缘。不要说每年都有的箫鼓声,龙舟竞渡的盛况和美酒的倾倒。古今兴衰间有多少事,难以尽述沅湘的万曲。明月照在空山,青松显得寂静,烟水与飞云相伴而行。落霞映照的影子,仿佛是几间茅屋。
注释:
- 端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
- 暗柳:指幽静的柳树,暗示隐秘和忧伤。
- 藏莺:黄莺藏在树里,暗示美丽的事物往往隐藏于不易察觉之处。
- 泪残芳草:泪水浸湿了草地,表现作者的伤感。
- 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传递出节日的热闹与个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沅湘:指沅水与湘水,象征着历史的兴衰与流逝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宜修,明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长,作品多表达人生感慨和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其诗词常常融入自然景物,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端午节,作者在佳节之际,因思念亡故之人而感慨万分,结合节日的氛围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沈宜修的《百字令 重五悼亡兼感怀》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事的追忆。
开篇“伤心时候,又端阳景色,依然满目”,诗人将节日的欢庆与内心的悲痛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接下来的描写中,黄莺在柳树间啼唱,声声入耳,却似乎更添几分凄凉。诗人善于用意象表现情感,细雨、芳草、泪水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美丽又悲伤的画面。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古今的兴衰变迁,思考着人生的苦乐与离合,流露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与无奈。尤其是“今古兴衰多少事,不尽沅湘万曲”,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个人经历的渺小。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情景描写和深刻的哲思,营造出一种充满感伤的氛围,令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引发对生命、爱情与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伤心时候,又端阳景色,依然满目:在我伤心的时候,正值端午节的美好景色依然映入眼帘。
- 暗柳藏莺千百啭,声绕画帘风竹:幽静的柳树中藏着成千上万的黄莺,婉转的歌声环绕着窗帘,与风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 旧恨吟花,新愁泣梦,细雨凝蒲绿:旧日的怨恨在花间吟唱,新愁在梦中泪流,细雨中草地的蒲公英凝聚着绿色。
- 泪残芳草,断魂何处难续:泪水浸湿了芳草,失去的灵魂又何处能再续前缘?
- 休说箫鼓年年,龙舟竞渡,玉盌倾醇醁:不要说每年都有的箫鼓声,龙舟的竞渡和美酒的倾倒。
- 今古兴衰多少事,不尽沅湘万曲:古今兴衰之间有多少事,难以尽述沅湘的万曲。
- 明月山空,青松露寂,烟水飞云骛:明月照在空山,青松显得寂静,烟水与飞云相伴而行。
- 落霞影里,乍如数椽茅屋:落霞映照的影子,仿佛是几间茅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残芳草”,将泪水与芳草相结合,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旧恨吟花,新愁泣梦”,运用对仗手法增加了词的韵律感。
- 拟人:如“声绕画帘风竹”,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节日中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抑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着柔美和忧伤,暗示离别之苦。
- 黄莺:象征着青春与美好,喻指曾经的快乐时光。
- 雨:象征着泪水与忧伤,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龙舟: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生命的欢愉,与个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明月、青松:象征着宁静与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端阳”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泪残芳草”中的“残”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伤感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龙舟竞渡”是哪个节日的传统活动?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清明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作品,表达了对故国和理想的追怀。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现出思乡情愫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百字令》:两者都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但《长恨歌》通过历史传说渲染情感,而《百字令》则以个人经历与自然景物结合,展现出一种更为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对古典诗词的解读与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古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
- 《诗词入门》:为初学者提供的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