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时间: 2024-09-19 20:53: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厉鹗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心忆汐社沈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流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秋光,仿佛在桐江边写下当年那种高远的情怀。风和露水都不是人世间的事,我独自坐在船头吹奏竹笛。万籁俱寂,山间传来一星的光芒,仿佛鹤的梦境在继续。遥远的乐声渐渐消去,西边的山岩上渔夫开始入睡。我心中怀念那潮汐社的往事,清狂的情怀已不可见,只有我独自一人。寂静的夜晚,冷萤虫闪烁着三四点光,穿透了前湾的茅屋。树林清幽,烟雾隐藏,山峰高耸,月光勾勒出轮廓,帆影在空中轻轻摇曳。随波逐流,白云依旧卧在深谷中。
注释
- 高躅:高远的情怀或志向。
- 万籁生山:指万物在山中静谧的状态。
- 挐音:指乐声、乐器的声音。
- 汐社:指潮汐的社群,可能是指对潮水的思念。
- 冷萤:指萤火虫,寓意夜的宁静和清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厉鹗(约1661—1735),字汲之,号白云,清代诗人,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诗人游览桐江时,受到自然景色的激发,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一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诗歌鉴赏
《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诗作,整体上充满了对自然的热情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诗中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船头,吹奏着竹笛,四周是静谧的山水,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宁静。
前半部分通过对秋光和风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诗人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一种无以言表的美。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往昔的回忆,细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孤独,令人心生共鸣。最后以“白云还卧深谷”收束,全诗不仅描绘了美景,更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心境,展现了清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个人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今夜的秋光映照着桐江,仿佛在写下当年的高远志向。
- 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周围的风和露水似乎不是人间的存在,我独自坐在船头吹竹笛。
- 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在这寂静的山间,水面上的一星光芒,仿佛鹤的梦境在继续。
- 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遥远的乐音渐渐消去,西边的山岩上渔夫开始入睡。
- 心忆汐社沈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我心中怀念潮汐社的往事,那种清狂的情怀已不可见,只有我独自一人。
- 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夜深了,几点冷萤闪烁,穿透前湾的茅屋。
- 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树林清幽,烟雾隐藏,山峰高耸,月光勾勒出轮廓,帆影在空中轻轻摇曳。
- 随流飘荡,白云还卧深谷。:随着水流漂荡,白云依旧卧在深谷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云还卧深谷”,将白云比喻成卧在谷中的人,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万籁生山”,赋予山的生命感,使自然更为生动。
- 对仗:全诗结构整齐,句式对称,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光。
- 竹笛:代表着诗人的孤独和对美的追求。
- 冷萤:象征着夜的寂静和微弱的希望。
- 白云: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躅”最有可能指的是: A. 高山
B. 高远的志向
C. 高贵的品德
答案:B -
“万籁生山”中的“万籁”指的是什么? A. 万物
B. 声音
C. 风景
答案:B -
诗中的“白云”是用来象征: A. 自由
B. 生命
C. 孤独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在月夜中的孤独与思考。
- 杜甫《春望》:通过自然景色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厉鹗 vs. 李白:两者都擅长通过自然描绘内心情感,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厉鹗则更为细腻与清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唐诗词研究》
以上是对《百字令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的深入解析,从多个角度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