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欧阳太监游庐山》

时间: 2025-01-19 17:25:35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

案牍乍抛公署晚,

林泉已近暑天秋。

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

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欧阳太监游庐山 徐铉 〔唐代〕

家家门外庐山路,唯有夫君乞假游。 案牍乍抛公署晚,林泉已近暑天秋。 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 此去萧然好长往,人间何事不悠悠。

白话文翻译:

每户人家门外都是通往庐山的路,只有你请假去游玩。 刚刚放下公务,傍晚时分,已经接近了林泉,正是暑天的秋天。 在海潮退尽的地方遇到了陶石,当江月圆满时登上了庾楼。 此去旅途宁静,可以长久地游历,人世间的事情不都是悠闲的吗?

注释:

  • 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夫君:指欧阳太监,即诗中的游伴。
  • 案牍:指公务文件。
  • 公署:官府办公的地方。
  • 林泉:指山林泉水,这里代指庐山。
  • 陶石:可能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赞美著称。
  • 庾楼: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
  • 萧然:形容旅途宁静。
  • 悠悠:形容悠闲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唐代文学家,字鼎臣,官至翰林学士,擅长诗文,与弟徐锴并称“二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送别欧阳太监游庐山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家家门外庐山路”一句,既描绘了庐山的普遍知名,也暗示了友人的旅途将充满美景。“案牍乍抛公署晚”表达了友人放下公务,享受自然的决心。“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则通过典故和意象,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和美感。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家门外庐山路”:描绘了庐山的普遍知名,每户人家门外都有通往庐山的路,暗示了庐山的美丽和吸引力。
  2. “唯有夫君乞假游”:指出只有欧阳太监请假去游玩,强调了他的特殊和自由。
  3. “案牍乍抛公署晚”:表达了友人放下公务,享受自然的决心,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4. “林泉已近暑天秋”:描绘了庐山的美景,林泉已近,正是暑天的秋天,气候宜人。
  5. “海潮尽处逢陶石”:通过典故,暗示了友人将在旅途中遇到美好的事物,如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6. “江月圆时上庾楼”:描绘了江月圆满时登上庾楼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和美感。
  7. “此去萧然好长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希望他旅途宁静,可以长久地游历。
  8. “人间何事不悠悠”: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认为人世间的事情不都是悠闲的吗?

修辞手法:

  • 比喻:“家家门外庐山路”比喻庐山的普遍知名。
  • 拟人:“案牍乍抛公署晚”拟人化地表达了友人放下公务的决心。
  • 对仗:“海潮尽处逢陶石,江月圆时上庾楼”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旅途的祝愿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和友人的旅途,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庐山:象征着美丽和自由。
  • 案牍:象征着公务和束缚。
  • 林泉:象征着自然和宜人。
  • 陶石:象征着隐逸和美好。
  • 庾楼:象征着文化和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夫君”指的是谁? A. 徐铉 B. 欧阳太监 C. 陶渊明 D. 庾楼主人

  2. “案牍乍抛公署晚”表达了什么? A. 友人放下公务,享受自然的决心 B. 友人加班到很晚 C. 友人忘记了公务 D. 友人被解雇

  3. “海潮尽处逢陶石”中的“陶石”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陶石 C. 陶渊明的石头 D. 陶渊明的隐居地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与徐铉的《送欧阳太监游庐山》都描绘了庐山的美景,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徐铉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徐铉的部分诗作。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