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分日 徐铉 〔唐代〕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白话文翻译:
仲春初四这一天,春色正好达到了平衡点。 绿色的田野上,月亮缓缓移动,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时隐时现。 燕子依然一只只飞翔,花朵却已经开始纷纷落下。 思念远方丈夫的妇人站在高楼上,晚风中她的歌声却无法传达到远方。
注释: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初四日:农历二月的第四天。
- 中分:指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
- 绿野:绿色的田野。
- 徘徊月:月亮缓慢移动,形容夜色宁静。
- 断续云:云朵时隐时现,形容天空的变化。
- 思妇:思念远方丈夫的妇人。
- 高楼晚:妇人站在高楼上,时间已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916-991),字鼎臣,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他生活在五代至宋初的动荡时期,其诗文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徐铉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色和思妇的孤独情感。春分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时节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和思妇的孤独情感。诗中“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一句,既展现了春夜的宁静美丽,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则对比了生命的活力与凋零,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直接表达了思妇的孤独和无奈,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点明了时间和季节,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春色达到了平衡点。
-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描绘了春夜的宁静景色,月亮在绿色的田野上缓缓移动,晴朗的天空中云朵时隐时现。
-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通过燕子和花朵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
-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表达了思妇的孤独和无奈,她的歌声无法传达到远方。
修辞手法:
- 比喻:“绿野徘徊月”中的“徘徊”比喻月亮的缓慢移动。
- 拟人:“晴天断续云”中的“断续”赋予云朵以人的动作特征。
- 对仗:“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中的“个个”与“纷纷”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分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思妇形象,反映了诗人对孤独和无奈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野: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徘徊月: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的宁静。
- 断续云:象征天空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 燕飞: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花落:象征生命的凋零和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仲春初四日”指的是哪个节气? A. 春分 B. 清明 C. 立春 D. 谷雨
-
“绿野徘徊月”中的“徘徊”比喻什么? A. 月亮的快速移动 B. 月亮的缓慢移动 C. 云朵的快速移动 D. 云朵的缓慢移动
-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 D. 兴奋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以春天的鸟鸣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徐铉的《春分日》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