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钗燕衔将缥缈春。
十分春恨入眉频。
粉绵休拭镜奁尘。
葱指试拈琼管怯,
绣衾翻与兽炉亲。
为题闺怨定愁人。
白话文翻译:
燕子衔着春天的气息,正如发髻上的钗子一般轻盈。
浓浓的春愁时时刻刻萦绕在眉头。
用粉绵轻轻拭去镜子和妆台上的灰尘。
纤细的手指试着握住那精美的管乐,却因怯懦而不敢。
绣好的被子翻动着,仿佛和炉子旁的香气亲密无间。
这首诗的题材是闺中怨愁,确实让人感到心情沉重。
注释:
字词注释:
- 钗:一种用于固定发髻的饰品。
- 衔:衔持,嘴里叼着。
- 缥缈:形容轻盈、飘渺的状态。
- 春恨:春天的愁苦,常用来形容因春天的离别或孤独所引发的情绪。
- 粉绵:用于化妆的细腻绵布。
- 镜奁:镜子和化妆台。
- 葱指:形容手指细长如葱。
- 琼管:指精美的乐器,常用于古琴或笛子。
- 绣衾:绣花的被子。
- 兽炉:古代的香炉,用于焚香。
典故解析:
- 本诗通过春燕、镜台、闺房等意象,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元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易,元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环境复杂。其诗风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然而诗人却在闺房中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愁苦,反映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袁易的一首佳作,展现了诗人在春天时的细腻感受与内心愁苦。诗的开篇以“钗燕”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且与女性的柔情相结合,形成了温柔而又愁苦的基调。接着,诗人用“春恨”来表现心头的伤感,仿佛春天的美好也带来了难以言说的忧伤。
“粉绵休拭镜奁尘”一句,通过细致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女性在闺房中的孤寂,同时也隐喻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奈。后面的“葱指试拈琼管怯”则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又因心中愁苦而感到无能为力。最后一句“为题闺怨定愁人”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反映了女性在春日中独自承受的情感重负。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袁易深厚的诗歌功底和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切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钗燕衔将缥缈春:燕子叼着春天的气息,形象而生动,暗示春天的轻盈和美好。
- 十分春恨入眉频:春天的愁苦不断萦绕在眉头,表现出深深的忧愁。
- 粉绵休拭镜奁尘:轻柔的粉绵不再用来拭去尘埃,反映出一种无心打扮的心情。
- 葱指试拈琼管怯:纤细的手指试图触碰乐器却因怯懦而停滞,象征着内心的无助。
- 绣衾翻与兽炉亲:翻动的绣被与炉火的香气亲密交融,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氛围。
- 为题闺怨定愁人:整首诗以闺怨为主题,最终展现出愁苦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钗燕”比作春天的气息,生动形象。
- 拟人:如“绣衾翻与兽炉亲”,使被子和炉火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女性在春日中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美好,但同时也引发了愁苦。
- 镜奁:象征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
- 琼管:象征音乐与艺术的美好,但又是遥不可及。
- 绣衾:象征温暖和孤独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钗燕”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气息
b) 孤独
c) 美丽的女性 -
“十分春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激动 -
诗人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以上皆是
答案:
- a) 春天的气息
- b) 忧愁
- d) 以上皆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袁易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愁苦,但袁易的语言更加细腻,意象更加丰富,而李清照则更强调情感的深度和细腻的内心描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袁易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