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台即事》

时间: 2025-01-08 23:18:54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轮台即事
作者:岑参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轮台地区的独特景象,那里是古代匈奴的故地。三月时节,草木萋萋的景象未见,千家万户的白榆树显得格外醒目。这里的书信文字和风俗习惯都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胡人的语言与我们也相差甚远。望着北方的流沙,心中感到忧愁,因为那是通向西天大海的遥远一隅。

注释

  • 轮台:今新疆轮台县,古代的一个重要军事重镇。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称谓,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
  • 蕃书:指的是少数民族的文字。
  • 胡俗:泛指胡人(游牧民族)的习俗。
  • 流沙:指沙漠或沙丘,象征着荒凉和孤独。
  • 天西海一隅:指西方的海洋,给人以孤独和遥远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容,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因其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而又细腻,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忠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岑参在西域的旅行时期,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强盛,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诗人通过描写轮台的自然和人文风貌,表达了对异域生活的感触和思考。

诗歌鉴赏

《轮台即事》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岑参在异国他乡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通过“轮台风物异”引入,展示了轮台地区的独特自然风貌,给人以新奇和异域的感觉。接着,诗人用“无青草”描绘了三月时节的荒凉,表现出对故乡春暖花开的向往。千家尽白榆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宁静和单调。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这里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隔阂,诗人身处异乡,却无法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共鸣,内心愁苦由此而生。最后一句“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更是将这种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流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西海则象征着未知的未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异域风光的欣赏,也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岑参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轮台风物异:轮台的自然风光非常不同寻常,暗示着异域的风景。
  2. 地是古单于:这里曾是古匈奴的领地,背景历史的引入。
  3. 三月无青草:春天来了却看不到绿草,表现荒凉。
  4. 千家尽白榆:千家万户的白榆树,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5. 蕃书文字别:少数民族的文字与中原不同,暗示文化差异。
  6. 胡俗语音殊:胡人的风俗和语言也与中原有很大不同。
  7. 愁见流沙北:看着北方的流沙,感到忧愁。
  8. 天西海一隅:遥望西天的海洋,感到孤独和无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白榆”与“青草”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流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意象: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文背景的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意。

主题思想:这首诗透过对异域风光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轮台:象征着边疆的异域风情。
  • 青草:代表生机与希望。
  • 白榆:象征宁静与孤独。
  • 流沙: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西海:象征遥远和未知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轮台风物异”中的“异”指什么?

    • A. 相同
    • B. 不同
    • C. 美丽
    • D. 古老
  2. 诗人用什么景象来表现春天的荒凉?

    • A. 白榆树
    • B. 流沙
    • C. 无青草
    • D. 胡俗
  3. “愁见流沙北”中,流沙象征的是什么?

    • A. 财富
    • B. 时间流逝
    • C. 美好
    • D. 春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 岑参的《轮台即事》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边疆的风光,但岑参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而王之涣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豪情。在情感基调上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更为忧伤,后者则充满了豪放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