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问东武名胜者略举示意》

时间: 2024-12-29 19:19:58

澄鉴决淇白玉堆,青峰插汉五莲开。

春前花满卢敖洞,雨后云封苏子台。

夜半琅琊先见日,天晴潮汐书闻雷。

李斯古篆留清署,为记秦皇览胜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澄鉴决淇白玉堆,青峰插汉五莲开。
春前花满卢敖洞,雨后云封苏子台。
夜半琅琊先见日,天晴潮汐书闻雷。
李斯古篆留清署,为记秦皇览胜来。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湖面映照出淇水的洁白,青翠的山峰直插云汉,五瓣莲花在此时绽放。春天到来之前,卢敖洞内花香四溢;雨后,云雾缭绕苏子台。半夜时分,琅琊山上先迎来晨曦,天晴时潮水涌动,雷声传来。李斯的古篆字迹留存于此,作为秦皇曾经游览胜地的记载。

注释:

  • 澄鉴:清澈的水面,可以映照出周围的景物。
  • :淇水,指的是淇河,古代著名的河流。
  • 白玉堆:比喻洁白如玉的山石或积雪。
  • 青峰:形容青翠的山峰。
  • 五莲:此处形容莲花的开放,象征美好。
  • 卢敖洞: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洞内花卉丰富。
  • 苏子台:古代名胜,常与诗词相连。
  • 夜半琅琊:指琅琊山的夜景,暗示宁静和美丽。
  • 李斯:秦朝著名的书法家和政治家,此处指其书法作品。

典故解析:

“李斯古篆”指代的是李斯在秦朝留下的书法,他以篆书著称,是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诗中提到他,是为了强调秦皇游览此地的历史渊源,显示出古代名胜的文化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果,清代诗人,其作品常以景物描写和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刘果在游览东武时,受到自然风光的启发,写下此诗,旨在向友人介绍东武的名胜,体现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历史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东武的名胜,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开篇通过“澄鉴决淇”与“青峰插汉”的对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接着,诗人提到春前的花和雨后的云,表现出季节变化中的生机与美丽。夜半的琅琊山在晨曦中显得宁静而神秘,潮汐与雷声又为此增添了几分动感与生气。

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李斯的古篆字迹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使得这片美景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诗人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亦对文化历史有了更深的思考,展现出诗人高远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澄鉴决淇白玉堆:湖面清澈如镜,映照出淇水的洁白石堆,形象生动。
  2. 青峰插汉五莲开:青翠的山峰直插天际,五瓣莲花在此时绽放,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3. 春前花满卢敖洞:春天前,卢敖洞内花开烂漫,传递出生命的气息。
  4. 雨后云封苏子台:雨后,云雾笼罩苏子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5. 夜半琅琊先见日:在琅琊山,半夜时分就能见到晨曦,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6. 天晴潮汐书闻雷:天气晴朗时潮水涌动,雷声轰鸣,表现出自然的力量。
  7. 李斯古篆留清署:李斯的古代篆字留在此地,记录着历史的流转。
  8. 为记秦皇览胜来:这是为了纪念秦皇曾经游览此地,表现出历史的厚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澄鉴决淇”和“青峰插汉”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自然景观比作艺术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意象:诗中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莲花、山峰、潮汐等,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赞美,表现出作者对游览名胜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仰,传达出一种悠远的文化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澄鉴:象征清澈与纯净。
  • 白玉:代表高洁与美丽。
  • 青峰:象征坚韧与挺拔。
  • 莲花:象征清净与脱俗。
  • 琅琊:象征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淇水”指的是哪条河?

    • A. 黄河
    • B. 淇河
    • C. 长江
  2. 下列哪个意象出现在诗中?

    • A. 竹林
    • B. 莲花
    • C. 沙漠
  3. 李斯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历史人物
    • C. 诗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的山水诗,描绘了庐山的壮美。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春景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诗词对比:

  • 《望庐山瀑布》(李白)与《客有问东武名胜者略举示意》在描写自然景观时,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刘果的诗则更加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 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文献
  • 书法艺术与历史人物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