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茅山五首》
时间: 2025-01-16 22:29:28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
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
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
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茅山五首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
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
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
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
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
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
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
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
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
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
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
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
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
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
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十年来与故乡的别离,回到皇城的感慨。他渴望观国,却不愿意只是在远游中无所事事。诗中描写了平坦的街道如水般顺畅,旅途上没有轻便的船只。北方的洛阳是初次出发的地方,东方的江水仍然流淌着故乡的情感。春天的山上有茂密的树木,碧绿的溪流潺潺而过。未能见到桑扈,要向方外寻求。家族传承的儒家学说,行善是值得荣耀的。如果能够心怀独善的理想,何况还能追求长生之道。
诗人写道自己家靠近华阳洞,年轻时便对此地怀有深情。乘坐着轻车走在云路上,划船在瑶溪游荡。天地间充满了光明,江山春色正好。王庭的荣耀让人知道今日的轻盈。诗人自认为并非大作家,心中渴望古人的清逸之风。心以道为界限,行将不再与世俗为伍。如今的茅山在人世间,灵气早已传说已久。远处的山峰独立,近处的山峦层叠分明。春冬有茂盛的草木,朝暮之间有鲜艳的云彩。此行又有何极限,只说西方的太阳渐渐沉落。昔日的贤者曾在此地,如今我走入人世。因而内心坦荡,兼具外在的闲适。垂钓并非为了国事,求学的心态与希颜不同。落日时分登高处,悠然地望向远山。溪流碧水向东流去,云带清阴又归来。想见中林的士人,岩门长年不曾关闭。名山征引着仙事,清都追寻道书。山门进入松柏间,天路通向空虚之处。南极可以看到朝霞,西潭听见夜晚的渔歌。远方的心依然留云宿,浪迹天涯出林居。为了自己存有实在,忘形与道同化初。此行已然很好,不乐复何如。
注释:
- 十年别乡县:十年未回故乡。
- 西云:西方的云,指西方的皇城。
- 九衢:指九条大路,形容路途的平坦。
- 空远游:指无目的的远游。
- 北洛:指北方的洛阳,是昔日诗人出发的地方。
-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春天的山上有很多美丽的树木,清澈的溪流流淌不息。
典故解析:
- 华阳洞:华阳山是道教名山,代表着隐士的理想生活。
- 长生: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理念。
- 名岳征仙事:名山常与仙人和道教思想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道教的热爱著称。他的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游茅山五首》是储光羲游历茅山时的创作,反映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茅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名山,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茅山五首》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自然美感的作品,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茅山的春景以及内心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秀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储光羲在诗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惦念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试图在繁华的世俗中寻求一种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对道教思想的认同,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寻。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自然画卷,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深刻表达,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
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十年的感慨,回到皇城的情景。 -
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
诗人渴望观察国家大事,而非无所事事的游历。 -
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
形容道路的畅通无阻,没有轻便的舟船可用。 -
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
提到北方的洛阳是出发的地方,东边的江水仍然让人想起故乡的丘陵。 -
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
描绘春天山中繁茂的树木与清澈的溪流。 -
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
表达对隐士的向往,寻找超脱世俗的生活。 -
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
赞美儒家传承的荣耀与价值。 -
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
追求独善其身和长生之道的理想。 -
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
自述家庭靠近华阳洞,年轻时便对这片土地有深厚感情。 -
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
描述乘车和划船的悠然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九衢平若水”,将道路的平坦比作水面,生动形象。
- 对仗:如“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山:道教名山,象征隐逸与追求长生的理想。
- 春山:代表生机与希望。
- 碧涧:象征清澈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储光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华阳洞”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隐士生活
C. 繁华都市 -
“九衢平若水”中的“平”意指:
A. 轻
B. 平坦
C. 平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储光羲的《游茅山五首》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更注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独,而储光羲则同时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道教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储光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