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闲居精舍呈正上人(即天后故宫)》

时间: 2025-01-01 12:27:07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

双岭前夹门,阁道复横空。

宝坊若花积,宛转不可穷。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

秋晏景气迥,皛明丹素功。

将近隐者邻,远与西山通。

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
双岭前夹门,阁道复横空。
宝坊若花积,宛转不可穷。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
秋晏景气迥,皛明丹素功。
将近隐者邻,远与西山通。
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白话文翻译:

太室山上的三座招提寺,各具不同的风韵。
不同的风韵并非只有一种,更何况这里是天游宫。
双岭之间有一道夹门,阁道横跨在空中。
宝坊如同繁花般堆积,曲折而深奥,难以穷尽。
流动的泉水自成一个小池,清风中松树摇曳自如。
秋天的气候截然不同,明亮的丹青色彩展现出自然的功力。
这是靠近隐士的邻居,与西山遥相呼应。
伟大的师者赐予光辉,愿以此来安息我微弱的身躯。

注释:

  • 招提:指寺院中的一部分,尤其是供僧侣修行的地方。
  • 天游宫:指一处风景名胜地,象征着超然的境界。
  • 夹门:双岭之间的门,形容景色的独特。
  • 宝坊:指美丽的建筑,像花般繁盛。
  • 流泉:指流动的泉水,象征生命和活力。
  • 秋晏:秋天的宁静,形容气候的变化。
  • 皛明:形容光明、清澈。
  • 丹素功:指自然的色彩和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对太室山三座招提寺的描述,表现出各自的不同魅力,强调了自然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特别是“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以“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描绘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水流与松风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最后的“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则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自然之美,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三座寺庙,各有各的特色。
    2. 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不同的风韵不止一种,更何况是天游宫这样的人间仙境。
    3. 双岭前夹门,阁道复横空:双岭之间有一道夹门,阁道悬空而立。
    4. 宝坊若花积,宛转不可穷:美丽的建筑如同花朵般堆积,曲折而深邃。
    5.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流泉形成小池,松树在清风中摇曳。
    6. 秋晏景气迥,皛明丹素功:秋天的气候截然不同,明亮的色彩展现自然之美。
    7. 将近隐者邻,远与西山通:邻近隐士,远处与西山相通。
    8. 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伟大的师者赐予光辉,愿以此安息微弱的身躯。
  • 修辞手法

    • 比喻:多处比喻自然景物,如“宝坊若花积”。
    • 对仗:句式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清静、自然、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太室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宁静的隐居生活。
  • 流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 清松:象征坚韧与宁静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室三招提”是指什么?

    • A. 三座寺庙
    • B. 三座山峰
    • C. 三条河流
  2. 诗中的“流泉自成池”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生命的活力
    • B. 历史的沉淀
    • C. 文化的交融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储光羲的隐逸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自然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加注重音韵与意境,而储光羲则在细节描绘上更为生动,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