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时间: 2025-01-01 14:12:29

讽讨穷修晷,颇悦古人情。

周楚先河滥,汉晋浩波横。

吐吞烟霞混,组绣阳春生。

妙化犹九转,巧拙非一程。

隋侯自朗莹,和氏自温明。

既使瓴甋竞,又俾鱼目争。

所以绝琴者,千载不复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讽讨穷修晷,颇悦古人情。
周楚先河滥,汉晋浩波横。
吐吞烟霞混,组绣阳春生。
妙化犹九转,巧拙非一程。
隋侯自朗莹,和氏自温明。
既使瓴甋竞,又俾鱼目争。
所以绝琴者,千载不复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讽刺那些为了追求名利而穷尽心思的人,倒是引起了我对古人情怀的共鸣。周朝与楚国的文化源头已经泛滥,而汉、晋时期的文人气象也如浩瀚波涛般横扫而来。烟霞的气息吞吐之间,春天的气息在绣花中悄然滋生。那奇妙的变化犹如九次的反复,技艺的高低并不是一条直线。隋朝的侯君自有他的明朗,和氏之璧自有它的温润。即便是瓴甋争辉,也难以比拟珍珠与鱼眼的争夺。因此,绝琴的人,千年后也不会再发出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穷修晷:指竭尽全力去追求名利。
  • 周楚:指周朝与楚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
  • 吐吞烟霞:形容自然的美丽与气息。
  • 妙化:指变化之美。
  • 瓴甋:古代盛水的器具。
  • 绝琴者:指那些放弃音乐的人。

典故解析:

  • 和氏之璧:出自《史记》,代表珍贵的物品,象征价值和品质。
  • 九转:引申为极致的技艺或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玄,明代诗人,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古代文化的反思与欣赏,常带有讽刺和自省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社会上风气纷繁,诗人对当时追求功名的风潮表示批判,同时对古人情怀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杂诗》不仅仅是一首批判当下风气的诗,更是一种文化的反思。诗人通过对古今文化的对比,展现了他对古代文人的向往和对当代世俗风气的不满。诗的开头便以“讽讨穷修晷”引入,直接指出了当时人们为名利所累的现状,通过“颇悦古人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钦佩。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历史的回顾,借用周楚、汉晋等朝代的文化成就,显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烟霞的意象则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而“妙化犹九转”则传达出技艺与创作的精髓在于不断的磨练与变化。

最后几句对“绝琴者”的提及,似乎是在警示那些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真正艺术追求的人,发出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无奈与悲叹。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深邃而复杂,既有对古代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讽讨穷修晷:诗人开篇就直指社会风气,讽刺那些不惜一切去追求名利的人。
  • 颇悦古人情:在批判中流露出对古代文人情怀的向往。
  • 周楚先河滥:提到古代的文化源头,暗示文化的泛滥与价值的稀释。
  • 汉晋浩波横:汉晋时期的文化气象如波涛汹涌,表现出文化的繁荣。
  • 吐吞烟霞混:自然的变化与诗人的灵感交融,体现出艺术的生动。
  • 组绣阳春生:春天的美好在艺术中得以展现,寓意文化的再生。
  • 妙化犹九转:技艺的变化与精致,强调艺术创作的艰辛。
  • 巧拙非一程:技艺的高低并非一成不变,暗示创作的多样性。
  • 隋侯自朗莹,和氏自温明:使用典故,表现出珍贵文化的独特性。
  • 既使瓴甋竞,又俾鱼目争:比喻文化的竞争与价值的判断。
  • 所以绝琴者,千载不复鸣:总结全诗,传达出对失去文化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霞混”象征着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对仗:如“隋侯自朗莹,和氏自温明”,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反复:通过“绝琴者”强调失去文化传统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的追求与对当下世俗风气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文化传承的艰辛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霞:象征自然美,文化的灵感来源。
  • 阳春: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寓意文化的繁荣。
  • :象征艺术与文化,表达失去的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绝琴者”指的是哪些人?

    • A. 追求名利的人
    • B. 放弃音乐的人
    • C. 古代文人
    • D. 学者
  2. “吐吞烟霞混”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自然的描绘
    • C. 对未来的展望
    • D. 对人性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姜玄的《杂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侧重对文化传承和社会风气的思考,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展现出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