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其四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一秋心事冷吴霜。
月移更漏长。
带围宽尽沈东阳。
无愁可有乡。
山黛绿,钿花黄。
相思不尽狂。
狂余却忆旧凄凉。
萦回寸寸肠。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心事如同冷冷的吴地霜寒,
月光逐渐移过,时光也在悄悄流逝。
带子松开,尽是沈东阳的悲凉。
没有愁绪,何必再想起故乡?
山色如黛,花儿如金,
相思之情无尽无休。
在这疯狂的思念中,
不禁回忆起旧时的凄凉,
思念缠绕,令我寸寸肠断。
注释:
- 吴霜: 指吴地的秋霜,象征着凄凉与寒冷。
- 更漏长: 更漏,古代计时器,指夜晚的时间变长,表示时间的流逝。
- 沈东阳: 此处可能指一种悲伤的情感,或是特指某个人。
- 乡: 故乡,代表着诗人的思念之情。
- 山黛绿: 形容山色如黛,给人一种清新幽远的感觉。
- 钿花黄: 形容鲜花的颜色,暗示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寸寸肠: 形容思念之情如刀割般痛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吴霜”和“沈东阳”,均为古典文学中的意象,承载着情感与象征意义。吴地常被用来形容江南的美丽与凄凉,而沈东阳则有可能暗指某种特定的情感经历,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受古典诗词影响,兼具细腻与情感,常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正值情感波动之时,秋天的萧瑟与思乡情绪交织,促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诗作。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 其四》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刻感受,秋天不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寄托。开头的“心事冷吴霜”直接与秋季的寒冷联结,使得情感基调显得冷清而凄凉。随着“月移更漏长”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这种流逝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无奈。
接下来的“带围宽尽沈东阳”暗示了诗人在感情上的松弛与失落,似乎是在无尽的思念中逐渐迷失自我。而“无愁可有乡”则表现出一种对故乡的讽刺,似乎即便没有愁绪,故乡依然在心中挥之不去。
“山黛绿,钿花黄”的描写,虽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但其中却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思念。最后几句更是将思念推向高潮,情感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令人感受到深切的痛苦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在秋季时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秋心事冷吴霜: 开篇即点明心情,秋季的冷清与心中孤寂相映成趣。
- 月移更漏长: 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显得尤为沉重。
- 带围宽尽沈东阳: 带子的松弛象征着情感的解脱与无奈。
- 无愁可有乡: 对故乡的思念加深了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 山黛绿,钿花黄: 自然的美丽与心中的悲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 相思不尽狂: 思念之情如狂潮般无法停止,情感愈加复杂。
- 狂余却忆旧凄凉: 疯狂的思念中又夹杂着对往昔的回忆,愈发感到凄凉。
- 萦回寸寸肠: 思念如刀割般痛苦,情感的纠结令人难以自拔。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事冷吴霜”比喻心情的寒冷。
- 对仗: “山黛绿,钿花黄”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 “月移更漏长”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特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秋天所带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表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 象征着凋零与思念,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
- 吴霜: 代表凄凉与冷清,强调情感的沉重。
- 月: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延续。
- 山黛绿、钿花黄: 自然之美,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霜”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凄凉
- C. 喜悦
-
“月移更漏长”所表达的情感是?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兴奋
-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
- A. 思念故乡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赵尊岳的《阮郎归 其四》在情感上更为深沉,李清照的作品则偏向于婉约与柔美。两者均体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但情感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是对《阮郎归 其四》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