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时间: 2025-01-08 11:25:00

一春闲著最无聊。

宝炉香懒烧。

金铃空自护花梢。

难禁飞絮飘。

杨柳岸,木兰桡。

江南景色饶。

乍寒乍暖易魂销。

泪珠红豆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阮郎归
吕采芝 〔清代〕
一春闲著最无聊。
宝炉香懒烧。
金铃空自护花梢。
难禁飞絮飘。
杨柳岸,木兰桡。
江南景色饶。
乍寒乍暖易魂销。
泪珠红豆抛。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闲适时光让人觉得无聊。
香炉里的香也懒得点燃。
金铃声空自挂在花梢上。
难以抵挡飞舞的柳絮。
在杨柳的岸边,木兰的船只轻摇。
江南的景色真是丰富多彩。
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消磨人的心神。
泪水如红豆般洒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闲著:闲着,没有事情做。
  • 宝炉:香炉,古代用来焚香的器具。
  • 金铃:指挂在花梢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
  • 飞絮:飘散的柳絮,春天的特征。
  • 杨柳岸:指杨柳树生长的岸边。
  • 木兰桡:木兰船,指一种轻便的船只。
  • 乍寒乍暖:指天气变化无常。
  • 魂销:形容心神恍惚,神情萎靡。
  • 泪珠红豆:用红豆比喻眼泪,形容悲伤。

典故解析:

  • 该诗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春天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是清代女性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常常表达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闲适时光中感到的无聊与惆怅,反映了清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阮郎归》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聊。诗中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春天本应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流露出一种无聊和对过往情感的追忆。

开头两句“春闲著最无聊,宝炉香懒烧”,诗人通过对闲适状态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无所适从。接下来的“金铃空自护花梢”,更是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无奈和空虚。飞絮的飘散,仿佛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感情的难以把握。

在对江南美景的描绘中,“杨柳岸,木兰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同时也隐含着一丝惆怅。最后一句“泪珠红豆抛”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既有自然的美丽,又有内心的愁苦,展现了清代女性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春闲著最无聊”:表达春天的闲适使人感到无聊。
  • 第二联“宝炉香懒烧”:说明即使是焚香的事情也懒得去做。
  • 第三联“金铃空自护花梢”:金铃挂在花梢上,显得格外孤独。
  • 第四联“难禁飞絮飘”:飞絮随风飘散,难以抵挡。
  • 第五联“杨柳岸,木兰桡”:描绘了杨柳岸边的木兰船。
  • 第六联“江南景色饶”:赞美江南的美丽景色。
  • 第七联“乍寒乍暖易魂销”:天气变化无常,使人心神不宁。
  • 第八联“泪珠红豆抛”:用红豆比喻眼泪,表现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红豆,形象地传达了悲伤的情感。
  • 拟人:如“金铃空自护花梢”,赋予金铃以生命的特征,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如“乍寒乍暖”与“江南景色饶”,对仗工整,使诗词更具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无聊,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引发了诗人的无聊与惆怅。
  • 香炉:象征着传统文化与内心的宁静,但又因懒于焚香而显得空虚。
  • 飞絮: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无常,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 杨柳:象征着柔美与脆弱,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柔情。
  • 泪珠: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悲伤情感,象征着失去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宝炉香懒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忙碌
    B. 无聊
    C. 喜悦
    D. 兴奋

  2. “乍寒乍暖”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A. 稳定
    B. 变化无常
    C. 暖和
    D. 寒冷

  3. 诗中将泪水比作什么?
    A. 露珠
    B. 红豆
    C. 花瓣
    D. 水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李清照
  • 《临江仙》 苏轼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春天的情感,侧重于个人情绪的细腻描绘。
  • 《临江仙》: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愁绪,与《阮郎归》在主题和意象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吕采芝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