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

时间: 2025-01-03 02:40:35

感慰可胜言哉。

辄有小词,录奉一笑,且以寄企响之意云,刘敏中上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

雨声还住。

斜日鸣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

山如雾。

断虹犹怒。

直入山深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

刘敏中〔元代〕

雨声还住。斜日鸣高树。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雾。断虹犹怒。直入山深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雨声”、“斜日”、“云”、“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诗人在北窗边被一阵芭蕉雨惊醒,雨声伴随着斜阳照在高树上。诗人抬头望去,看到行云飘过,带着雨势向前山去,山如雾般朦胧,残虹似乎愤怒般断裂,直直地融入深山之中。


注释:

  • 点绛唇:词牌名,一种词体。
  • :接受,这里指接受贈诗。
  • 绝句:指四句的诗。
  • 小词:指短小的诗词。
  • 芭蕉:一种植物,叶大而宽,常在雨中摇曳。
  • 斜日:傍晚或清晨的阳光,光线倾斜。
  • 行云:随风飘动的云。
  • 断虹:比喻残缺的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典故解析:

  • 北窗: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芭蕉雨:在古诗词中,芭蕉常与雨水相连,代表着思乡、离别或愁苦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敏中,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融情于景,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自然观和情感世界。开篇以“北窗一阵芭蕉雨”引入,雨声清脆,瞬间唤起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人被雨声惊醒,这种突如其来的声音蕴含了对自然的亲密体验。这种细腻的观察与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与情感的交织。

接着,通过“斜日鸣高树”描绘出一天的转瞬即逝,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抬头望向行云,象征着对人生旅程的思索,云的变幻莫测与人生的无常不谋而合。

“山如雾,断虹犹怒”则是对自然的进一步描绘,山的朦胧与残缺的彩虹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内心的惆怅。这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诗歌在清简中透出幽深的情感,令人思索。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思考的氛围,让读者在自然景物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说明诗人接受了他人的赠诗,表达对其清简幽深的欣赏。
  • “北窗一阵芭蕉雨”:描绘出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雨声还住”:雨声逐渐停息,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斜日鸣高树”:阳光倾斜,树上鸟鸣,生动呈现出自然的活力。
  •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诗人抬头望向天上的云,感受到雨水向山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 “山如雾”:山的轮廓朦胧,寓意深远。
  • “断虹犹怒”:残缺的彩虹带有愤怒,象征失落与遗憾。
  • “直入山深处”:雨势消失,山的深处留给人无尽的想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山如雾”用来形容山的朦胧,增强了意境。
  • 拟人:“断虹犹怒”赋予彩虹情感,使景物更具生命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情感的流动与细腻。
  • 阳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象征生命的深邃与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北窗一阵芭蕉雨”中的“芭蕉”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思乡
    • C. 快乐
    • D. 忧愁
  3. 诗中提到的“断虹犹怒”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失落
    • D. 安宁

答案:

  1. C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作,通过月光描绘思乡之情。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表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本诗的比较:
    • 主题:两首诗均涉及思乡情感,但杜甫更多地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刘敏中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
    • 风格:刘敏中的诗清新幽深,而杜甫的诗则沉重而富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敏中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点绛唇》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