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忆俞慧殊家月季
作者: 姚鹓雏 〔近代〕
楚些魂消,艺兰树蕙知无地。
瓦盆身世。好作移家计。
一尺妖红,帘底春风起。
今偿未。去年秋味。
碧玉成烟坠。
白话文翻译:
在楚地,思绪飘散,艺兰和树蕙无处可知。
普普通通的生活,何以继续?我真想变换居所。
那一尺妖艳的红花,春风在帘底轻轻拂动。
如今的心情无法得到回应,去年的秋天滋味依旧萦绕。
如同碧玉般的烟雾轻轻飘落。
注释:
- 楚些:指楚地的一种情绪或氛围。
- 艺兰、树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洁的情操。
- 瓦盆身世:指平凡的、普通的生活境遇。
- 妖红:形容花色鲜艳,吸引人的美丽。
- 帘底:窗帘下方,春风轻拂,生动形象。
- 碧玉成烟:比喻消散而去的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鹓雏,近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细腻的情感,以清新优雅著称。他的诗风常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情感,富于个人情绪的表达。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一个怀念过去的时刻,表达了对友人俞慧殊及其家中月季花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忆俞慧殊家月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深邃的思念情感。开篇即以“楚些魂消”引入,表达对往昔的追忆与淡淡的忧愁。诗中提到的“艺兰树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高洁情操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瓦盆身世”一语,生动地揭示了生活的平凡与无奈,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境遇,想要“移家”,表现出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接着提到的“一尺妖红”,则是对月季花的生动描写,花的娇艳与春风的轻拂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随着“今偿未”一句的出现,情感的基调似乎转向了失落与无奈。对去年的“秋味”的怀念,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不可重来。“碧玉成烟坠”则是对美好瞬间的惋惜,烟雾般的轻盈与无常,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脆弱与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人不禁思索生活的意义与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些魂消:描绘一种迷失的情绪,或许与故土的联系。
- 艺兰树蕙知无地: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处寄托的失落感。
- 瓦盆身世:生活的平凡与无奈,反映出一种自我审视。
- 好作移家计:渴望改变现状的心情。
- 一尺妖红:生动描绘月季花的美丽,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帘底春风起:自然的柔和,暗示生机与希望。
- 今偿未:表达对当下情感的焦虑与无奈。
- 去年秋味: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碧玉成烟坠: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玉成烟”,将美好的事物比喻为玉石与烟雾,增强了诗的意象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温柔的特征,生动形象。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融合了怀旧与希望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季:象征美好与希望,代表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春风:生命与生机的象征,寓意着温暖与柔和。
- 碧玉:常用来形容美丽而珍贵的事物,代表着诗人的珍惜与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艺兰树蕙”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高洁的情操
C. 忘却的回忆
D. 生命的脆弱 -
“今偿未”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无奈
C. 快乐
D. 忘却 -
诗中出现的“碧玉成烟”比喻了什么? A. 美好事物的消失
B. 新生活的开始
C. 友情的破裂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对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情感传达出相似的主题。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但均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