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时间: 2024-10-02 04:07:02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作者:李白〔唐代〕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
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白话文翻译:

韩公正在吹奏玉笛,音色清雅而流畅。
微风吹拂环绕钟山,山谷之间仿佛都在吟唱。
王子停下凤管的演奏,师襄也合上了瑶琴。
余音随江水流去,远在天涯又如何寻觅?

注释:

  • 韩公:指韩侍御,历史上著名的笛子演奏者。
  • 玉笛:用玉制成的笛子,象征高雅之音。
  • 倜傥:形容人风度翩翩、洒脱不拘。
  • 龙吟:指龙的吟叫声,形容音响雄浑,极具气势。
  • 王子:指的是王子们,古代多指有身份的人物。
  • 凤管: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凤凰,音色优美。
  • 师襄:古代乐师,象征音乐的高雅。
  • 瑶琴:一种古代乐器,材质珍贵,音色动听。
  • 馀韵:剩余的音韵,指已逝去的音乐声。
  • 天涯: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钟山”、"王子"、"师襄"等都是古代文化中常见的元素,钟山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是一个寄托情怀的地方,王子和师襄则象征着音乐的高雅与人间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风豪放,内容丰富,常涉及自然、人生和历史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白游历金陵时,受到韩侍御高超的笛声启发,表达了对音乐的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是一首凝聚了音乐美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李白通过对韩侍御吹笛的描写,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篇“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不仅描绘了演奏者的风采,更传达了音乐的高雅与动人。随着微风的吹拂,钟山周围的山谷仿佛都在回应笛声,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画面。这种景象在诗中通过“万壑皆龙吟”得到了升华,音声如龙吟般悠扬,仿佛在描绘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音乐的融合。

接着,诗中提到的“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则代表着音乐界的顶尖人物,他们的沉默似乎是对韩公音乐的致敬,也反映了一种音乐的盛况与氛围。最后一句“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音乐的留恋,即使音韵已远去,仿佛在询问:这样的美好是否还有可能再次寻觅。这种思考不仅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短暂与永恒,更激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描述韩侍御吹奏的玉笛,声音优雅动听,体现了他的才华与风度。
  • 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微风环绕钟山,声响传播至万壑之间,形容音乐余音绕梁的效果。
  •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王子与师襄都停下了自己的乐器,表示对韩公音乐的赞赏和尊敬。
  • 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余音随江流逝,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追忆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龙吟,增强了音韵的形象感。
  • 对仗:如“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拟人:将音乐和自然结合,赋予其生命与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音乐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留恋,展现了音乐带来的精神享受与内心的感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笛:象征高雅音乐,体现出一种精致的生活。
  • 钟山:代表自然的雄伟与美丽,寓意着人文与自然的交融。
  • 龙吟:传达出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 凤管、瑶琴:象征高雅乐器,代表着古代音乐文化的瑰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公吹的是什么乐器?

    • A. 笛子
    • B. 琴
    • C. 笙
  2. 诗中提到的“钟山”象征着什么?

    • A. 历史
    • B. 自然美
    • C. 人物
  3. “万壑皆龙吟”中“龙吟”指的是什么?

    • A. 龙的叫声
    • B. 声音的美妙
    • C. 风的声音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同样涉及音乐与自然,但更加侧重于离别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虽同为描绘自然,却更关注现实中的苦难与忧虑。

参考资料:

  • 《李白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