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

时间: 2025-01-19 20:08:06

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

窗豁山侵座,扇摇风下松。

客吟多绕竹,僧饭只凭钟。

向晚分归路,莓苔行迹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
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
窗豁山侵座,扇摇风下松。
客吟多绕竹,僧饭只凭钟。
向晚分归路,莓苔行迹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见面时的悠然自得。两人没有约定的时间,三伏天的炎热让人更显得从容。窗户开阔,山影映入座位,扇子摇动着,松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来访的客人吟诵的诗句常常围绕着竹林,僧人吃饭则只等钟声的召唤。傍晚时分,分别的路又重新显现,苔藓上留下了行人的足迹。

注释

  • 道同: 意思是志同道合。
  • 无宿约: 没有约定的宿泊。
  • 三伏: 指的是夏季最热的三伏天。
  • 窗豁: 窗户开阔明亮。
  • 山侵座: 山的影子映照在座位上。
  • 扇摇风下松: 扇子摇动,松树在风中轻轻摇曳。
  • 客吟: 客人吟诵诗句。
  • 僧饭: 僧人吃饭。
  • 向晚分归路: 傍晚时分该分别的路又显现出来。
  • 莓苔: 苔藓,草木生长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字景山,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河南,仕途不显。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人际交往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姚合晚年,反映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描绘了一个夏日的下午,朋友的来访让他感受到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诗的开头,"道同无宿约",即使没有约定,但是两人的心意是相通的,显示出一种随和而自在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窗豁山侵座”和“扇摇风下松”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舒适的环境,使读者能感受到夏日微风的凉爽和自然的美好。

在“客吟多绕竹,僧饭只凭钟”中,客人的吟诵与僧人的生活形成对比,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诗的最后,"向晚分归路,莓苔行迹重",表现了分别的无奈与依依不舍,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场景,还蕴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情感真挚而细腻,体现了姚合特有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同无宿约:两人志同道合,虽无约定却心意相通。
  2. 三伏自从容:三伏天的炎热中,两人却显得从容不迫。
  3. 窗豁山侵座:窗户开阔,山影投射在座位上,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4. 扇摇风下松:扇子摇动,松树随风轻轻摇曳,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客吟多绕竹:客人吟诵的诗句多围绕竹林,表现出文人雅趣。
  6. 僧饭只凭钟:僧人吃饭则只等钟声的召唤,显示出一种生活的规律。
  7. 向晚分归路:傍晚时分,分别的路再度显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8. 莓苔行迹重:苔藓上留下了行人的足迹,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窗豁山侵座,扇摇风下松”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意象:如“竹”、“松”、“苔”,这些意象不仅有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的情感。
  • 隐喻:通过环境描写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与生活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从容态度,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与文人气质。
  • :象征坚韧和高洁。
  •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痕迹。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为读者提供了更深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道同无宿约”意思是: A. 有约定的道理
    B. 心意相通但没有约定
    C. 道理相同但意见不同
    D. 约定的事情

  2. “向晚分归路”中的“向晚”指的是: A. 清晨
    B. 正午
    C. 傍晚
    D. 午夜

  3.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A. 忧伤
    B. 喜悦
    C. 悠然自得
    D. 紧张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姚合的《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同样描绘了自然之美,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姚合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姚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