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其三 欧阳炯 〔唐代〕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白话文翻译:
河岸遥远,沙滩平坦,太阳斜照,归途上的晚霞明亮。孔雀自爱其金翠色的尾巴,临水而立,认得行人,不会因惊吓而飞走。
注释:
- 岸远沙平:形容河岸遥远,沙滩平坦。
- 日斜:太阳斜照,指傍晚时分。
- 归路:回家的路。
- 晚霞明:晚霞明亮,形容晚霞的美丽。
- 孔雀自怜:孔雀自我欣赏。
- 金翠尾:金翠色的尾巴,形容孔雀尾巴的美丽。
- 临水:靠近水边。
- 认得行人:孔雀认得经常经过的行人。
- 惊不起:不会因惊吓而飞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炯(约896-971),字文叔,五代宋初文学家,曾任后蜀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归途中的宁静画面,通过孔雀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欧阳炯在傍晚归家途中,看到河岸沙滩、晚霞和孔雀的景象,有感而发,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傍晚归途的宁静画面。首句“岸远沙平”即勾勒出河岸的遥远和平坦,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接着“日斜归路晚霞明”进一步描绘了夕阳斜照下的晚霞,明亮而美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孔雀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孔雀自怜其金翠尾,临水而立,认得行人,不会因惊吓而飞走,这一形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象征了一种超然物外、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心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远沙平”:开篇即描绘出河岸的遥远和平坦,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日斜归路晚霞明”:进一步描绘了夕阳斜照下的晚霞,明亮而美丽,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 “孔雀自怜金翠尾”:通过孔雀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孔雀自怜其金翠尾,这一形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象征了一种超然物外、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心态。
- “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孔雀临水而立,认得行人,不会因惊吓而飞走,这一形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宁静和谐氛围。
修辞手法:
- 拟人:通过赋予孔雀以人的情感和行为(自怜、认得行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意象:通过“岸远沙平”、“晚霞明”、“金翠尾”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的孔雀形象象征了一种超然物外、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心态。
意象分析:
- 岸远沙平:象征着开阔和宁静。
- 晚霞明:象征着美丽和温馨。
- 金翠尾:象征着美丽和自爱。
- 临水:象征着宁静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孔雀 B. 鹤 C. 鹿 D. 鹰
- 诗中的“晚霞明”形容的是什么? A. 早晨的阳光 B. 傍晚的晚霞 C. 夜晚的月光 D. 中午的阳光
- 诗中的孔雀为什么“惊不起”? A. 因为害怕 B. 因为认得行人 C. 因为累了 D. 因为生病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欧阳炯的《南乡子》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宁静和谐的氛围,但欧阳炯的诗更注重形象的生动性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欧阳炯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欧阳炯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