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

时间: 2025-01-04 11:28:48

灯暗香销。

簟冷帷虚人悄。

梦难成,凉月照,度秋宵。

寒螀自向苔阶泣,一夜风筝急。

更无眠,红泪湿,满轻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酒泉子
作者: 黄侃

灯暗香销。簟冷帷虚人悄。梦难成,凉月照,度秋宵。寒螀自向苔阶泣,一夜风筝急。更无眠,红泪湿,满轻绡。

白话文翻译:

夜色昏暗,香气消散,凉席冷清,帷幕虚空,静悄无声。梦难以成真,只有凉月照耀,漫漫度过秋夜。寒虫在苔藓阶梯上悲泣,整夜风急,无法入眠,红泪湿透了轻薄的绡衣。

注释:

  • 灯暗:指灯光微弱,夜色沉沉。
  • 香销:香气散去,意味着宁静和孤独。
  • 簟冷:凉席,形容寒冷的环境。
  • 帷虚:帷幕空荡,形容孤寂。
  • 凉月:指秋夜的明月,给人清冷之感。
  • 寒螀:寒虫,指秋天的虫鸣,寓意孤独。
  • 苔阶:苔藓覆盖的台阶,增加了凄凉感。
  • 风筝急:急促的风声,传达了不安和焦虑。
  • 红泪湿:形容因思念或悲伤而流泪的情景。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其描绘的秋夜意象和孤寂情感,常见于古代诗歌中。诗中提到的“凉月”、“寒螀”等意象,常用以表现秋冬季节的孤独与凄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58),字子期,号静庵,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在诗词、散文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黄侃的诗风多表现出淡泊明志、关心社会和人生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时局动荡,社会变革频繁。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内心的失落与对于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酒泉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其开篇便以“灯暗香销”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秋夜的月光虽凉,却又照亮了心中的孤独,使得一切显得更加清晰。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无法入眠,思绪万千。

“寒螀自向苔阶泣”一句,极具画面感,寒虫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离愁别绪,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增强了孤独的情感。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从灯光、香气到月光和虫鸣,构成了一个孤独的秋夜场景,诗人的情感在这个场景中愈加深刻。

“更无眠,红泪湿,满轻绡”揭示了诗人因思念而流泪的情景,轻绡代表着诗人脆弱的心情,浸透的红泪象征着深切的情感。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情感流失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暗香销”:夜晚的灯光微弱,香气也随之散去,暗示孤独与宁静。
  • “簟冷帷虚人悄”:凉席冰冷,帷幕空荡,周围一片静谧,增强了孤独感。
  • “梦难成,凉月照,度秋宵”:梦境难以成真,只有凉月陪伴着,漫长的秋夜显得更加孤寂。
  • “寒螀自向苔阶泣”:寒虫在苔藓的阶梯上悲泣,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孤独。
  • “一夜风筝急”:急促的风声,象征着不安与焦虑。
  • “更无眠,红泪湿,满轻绡”:夜无眠,因思念而流泪,轻薄的绡衣被泪水浸湿,传达出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虫鸣比作泣声,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拟人:寒虫的泣声,赋予了虫鸣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多见对仗,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孤独、思念与时间流逝的深刻体验。在秋夜的静谧中,诗人内心的情感愈发强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希望与光明,但在此却是微弱的,反映出孤独。
  • :常用意象,代表思念与孤独,凉月更增添了清冷感。
  • 寒螀:传达出秋天的凄凉与哀伤。
  • 红泪:象征悲伤与思念,情感的直接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灯暗香销”意味着什么? A. 灯光明亮
    B. 夜色沉沉
    C. 香气浓郁

  2. “寒螀自向苔阶泣”中“寒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秋天的虫鸣
    C. 夜晚的星星

  3. 诗歌整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孤独与思念,情感更为细腻;而温庭筠的《更漏子》则在意象上表现出相似的秋夜孤独感。两者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写作技巧》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