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时间: 2025-01-06 13:55:39

何处一声箫,吹落杏花如雪。

悄倚碧阑干下,把茜裙轻褶。

无端恨与晚云生,依旧一弯月。

看到一年春尽,又数声鶗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一声箫,吹落杏花如雪。
悄倚碧阑干下,把茜裙轻褶。
无端恨与晚云生,依旧一弯月。
看到一年春尽,又数声鶗鴂。

白话文翻译:

在何处传来一声箫声,似乎将杏花吹落得如同雪花般纷飞。
我静静地倚靠在碧绿的栏杆下,轻轻褶动着茜色的裙子。
无缘无故地,对着晚云生出几分怨恨,明月依旧高悬。
看着这一年春天即将结束,又听到几声黄莺的鸣叫。

注释:

  • 何处一声箫:指的是某个地方传来悠扬的箫声。
  • 杏花如雪:杏花盛开,花瓣纷飞,形似雪花,增添了春天的美景。
  • 悄倚碧阑干下:我静静地倚靠在绿色的栏杆下,描绘出一种恬静的场景。
  • 把茜裙轻褶:轻轻地撩动茜色的裙子,显示出轻盈的状态。
  • 无端恨与晚云生:无缘无故地对晚云生出怨恨,表现出复杂的情感。
  • 依旧一弯月:即使心中有怨,天上的月亮依旧清明。
  • 看到一年春尽:春天即将过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又数声鶗鴂:听到黄莺的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声音和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燕婷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她的诗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女性独特的视角和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好事近》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好事近》以其清新优雅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哀愁的美感。诗中以“箫声”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场景。箫声与杏花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春日午后。杏花如雪的比喻,不仅体现了春花的娇美,也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倚靠在碧阑干下的闲适情景,轻褶的茜裙更是突显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此时的她似乎在享受着春光,但心中却生出无端的怨恨。这里的“无端恨”是对生活中无法言说的情感的真实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

最后,诗中提到的“看到一年春尽”,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无常。而“又数声鶗鴂”的鸣叫,则是对春天生命力的呼唤,尽管春天即将结束,但生命的声音仍然存在,给人以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一声箫:引入场景,呈现出一种悠扬的音调,暗示诗人在思考或回忆。
  2. 吹落杏花如雪:描绘春天的美丽,杏花的纷飞象征着青春的短暂。
  3. 悄倚碧阑干下: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状态,诗人似乎在沉思。
  4. 把茜裙轻褶:细腻的描写,展示女性的柔美。
  5. 无端恨与晚云生:内心情感的冲突,暗示对生活的不满。
  6. 依旧一弯月:即使有怨恨,夜空的月亮依旧是那么宁静。
  7. 看到一年春尽:时间的流逝引发的感慨。
  8. 又数声鶗鴂:春天的声音,象征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杏花如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花瓣的轻盈和美丽。
  • 拟人:情感的表达使得自然景象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和谐,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美丽与短暂,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箫声: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交融,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杏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着青春与美好,但也暗示着短暂。
  • 碧阑干: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安宁。
  • 茜裙:女性的象征,体现出优雅与柔美。
  • 晚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明月:象征着永恒与宁静,给人以安慰。
  • 鶗鴂: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短暂
    C. 友谊
    D. 战争

  2. “杏花如雪”是在描绘什么? A. 雪花
    B. 春天的美丽
    C. 秋天的落叶
    D. 诗人的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无端恨”代表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与怨恨
    C. 愤怒
    D. 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月亮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
  • 宋之问的《春夜洛城闻笛》:通过音乐描绘春天的情感,与《好事近》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周燕婷的《好事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女性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前者侧重自然意象,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周燕婷的诗集及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