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四日朝见》

时间: 2025-01-01 14:14:17

晓阙钟初动,垣扉促步过。

冠绅迎仗肃,弦管度香和。

莺燕翔青琐,星辰隐缝河。

六年田野足,今复杂鸣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阙钟初动,垣扉促步过。
冠绅迎仗肃,弦管度香和。
莺燕翔青琐,星辰隐缝河。
六年田野足,今复杂鸣珂。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钟声刚刚响起,我匆匆走过院门。
身着礼服的人们恭敬地迎接,乐器的声音在香气中回荡。
黄莺和燕子在青色的楼阁间飞翔,星辰在银河中若隐若现。
经过六年的耕耘,田野已经丰盈,而今天却复杂地响起了玉佩的鸣声。

注释:

  • 晓阙:清晨的宫阙。
  • 钟初动:钟声刚刚响起。
  • 垣扉:院墙和门扉,象征着出入的地方。
  • 冠绅:指身穿礼服的士人。
  • 迎仗肃:恭敬地迎接和秩序。
  • 弦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指迎接的乐队。
  • 香和:香气和谐,形容乐器声与香气的交融。
  • 莺燕:黄莺和燕子,象征春天的生机。
  • 青琐:青色的楼阁,象征高雅的场所。
  • 隐缝河:银河中的星辰若隐若现,形容夜空的美丽。
  • 鸣珂:指随身佩戴的玉佩发出的清脆声音,象征着身份和地位。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清晨的宫廷景象,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古代诗词中常用“莺燕”来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而“鸣珂”则常用作身份的象征。诗中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去六年辛勤耕耘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饶与龄,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

《三月十四日朝见》创作于明代,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作者在早朝中感受到的春意盎然与繁忙的朝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诗歌鉴赏:

《三月十四日朝见》以清晨的钟声开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早朝场景的同时,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诗中“莺燕翔青琐”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开始。而“六年田野足”则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经历了辛勤耕耘的岁月后,今朝却又是复杂的时局,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与内心的纷纭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阙钟初动:描绘了一个清晨时分,钟声刚响起,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2. 垣扉促步过:诗人匆匆走过院门,显示出早朝的紧迫感。
  3. 冠绅迎仗肃:身着礼服的人们恭敬地迎接,描绘出一种庄重的场面。
  4. 弦管度香和:乐器声与香气交织,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5. 莺燕翔青琐:春天的鸟儿在楼阁间飞翔,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美好。
  6. 星辰隐缝河:夜空中的星辰隐约可见,描绘出一种梦幻的场景。
  7. 六年田野足:经历了六年的辛勤耕耘,象征着丰收与成就。
  8. 今复杂鸣珂:然而今天却是复杂而又令人感慨的时局,表现出诗人的内心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青琐”与“缝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生机与朝廷的繁忙对比,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鸣珂象征身份与地位,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宫廷景象与春天的生机,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慨,表现出在繁忙的生活中,仍然要珍惜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钟: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 莺燕:代表春天与生机。
  • 鸣珂:象征身份与地位。
  • 青琐:高雅的场所,象征着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燕”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2. “鸣珂”在诗中可以理解为:

    • A. 一种乐器
    • B. 身份的象征
    • C. 一种食物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展望
    • C.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韦应物

诗词对比:

  • 《春晓》中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三月十四日朝见》中的清晨朝见场景有相似之处,但《春晓》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而《三月十四日朝见》则融合了宫廷的繁忙与春天的生机,展现了更复杂的社会生活图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