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九解赠李顺德于鳞 二解 其二》

时间: 2025-01-10 01:29:43

与君生别离,仨年参与商。

谁谓三年久,不如兹夜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君生别离,仨年参与商。
谁谓三年久,不如兹夜长。

白话文翻译:

我与你生离死别,已经三年了,期间我一直在参与商旅。
谁说三年很久,夜晚的时间却比三年还要漫长。

注释:

字词注释:

  • “与君”:与你。
  • “生别离”:生死的别离。
  • “仨年”:三年。
  • “参与商”:参与商旅,指在外经商。
  • “谓”:说。
  • “兹夜”:这个晚上。

典故解析: 古代诗歌中常有对离别情感的描写,尤其是在商旅或战乱时期。此诗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心中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臣,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其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李顺德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正值商旅频繁时期,诗人常常身处异地,愈发感受到离别之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四句中,浓缩了浓烈的离别情感。开头的“与君生别离”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接着提到“三年参与商”,不仅描绘了诗人漂泊的生活,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诗中“谁谓三年久”一句,巧妙地反问了时间的长短,强调了内心的孤独和煎熬。夜晚的漫长感使得离别的痛苦更加明显,诗人通过夜晚的延续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是如此深重,以至于时间在他心中变得无比漫长。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割舍不下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与君生别离”,直白地表达了与友人分开的痛苦。
  • 第二联“仨年参与商”,点出诗人因生计在外,心中对友的牵挂。
  • 第三联“谁谓三年久”,通过反问加深了对时间的思考。
  • 第四联“不如兹夜长”,将夜晚的孤独与对友的思念相结合,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反问:通过“谁谓三年久”增强了对时间感受的深度。
  • 对比:将三年与夜晚的感觉进行对比,突显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深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对时间的感悟与人生的无奈感叹。它展现了人际关系中情感的细腻与复杂,以及离别所带来的心灵创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别离:象征着情感的割舍与思念。
  • 夜晚:代表孤独、漫长和无尽的思考,成为情感的寄托。
  • 商旅:象征着生活的流动与不稳定,带来对友谊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与君生别离,已经多少年?

    • A. 一年
    • B. 三年
    • C. 五年
    • D. 十年
  2. 诗中“兹夜”指的是什么?

    • A. 今天
    • B. 这个晚上
    • C. 昨天
    • D. 明天
  3.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时间的感受?

    • A. 直接描述
    • B. 反问
    • C. 比喻
    • D. 拟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与离别的情感。
  • 《送友人》 by 李白:描绘了朋友离别时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将宗臣的此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后者则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都通过夜晚的意象传达了深切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宗臣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