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阳即事(一作刘长卿诗,题云感怀)》

时间: 2025-01-09 15:06:36

青枫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水近偏逢寒气早,

山深常见日光迟。

愁中卜命看周易,病里招魂读楚词。

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辰阳即事(一作刘长卿诗,题云感怀) 张谓 〔唐代〕

青枫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愁中卜命看周易,病里招魂读楚词。 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

白话文翻译:

青枫树下,落叶飘零,景象凄凉,令人悲伤;黄菊花残,花瓣凋零,似乎在等待着谁的到来。 水边地区,寒气来得特别早;深山之中,阳光总是迟迟不至。 在忧愁中,通过卜卦来看命运,翻阅《周易》;在病痛里,通过阅读《楚辞》来招回魂魄。 我自恨自己不如湘江边的雁鸟,它们一到春天就能北归。

注释:

  • 青枫:指枫树,秋季落叶,常用来象征秋天的哀愁。
  • 黄菊残花:菊花在秋季开放,残花象征着凋零和衰败。
  • 水近偏逢寒气早:水边地区由于湿度大,寒气来得更早。
  • 山深常见日光迟:深山中由于地形遮挡,阳光照射时间较短。
  • 卜命看周易:通过卜卦来预测命运,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籍。
  • 招魂读楚词:通过阅读《楚辞》来安慰心灵,《楚辞》中有许多表达哀思的诗篇。
  • 湘浦雁:湘江边的雁鸟,雁鸟有迁徙的习性,春天北归。

诗词背景:

张谓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这首诗可能是张谓在某个秋天,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因而抒发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青枫落叶、黄菊残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和哀愁的氛围。诗中的“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后两句通过对《周易》和《楚辞》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在病痛和忧愁中的自我慰藉。最后,诗人以湘浦雁的北归自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以及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自责。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 首句“青枫落叶正堪悲”,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即秋天的哀愁。青枫落叶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诗人用“正堪悲”来强调这种景象带来的悲伤情绪。
  • 第二句“黄菊残花欲待谁”,黄菊残花象征着凋零和衰败,诗人用“欲待谁”来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 第三句“水近偏逢寒气早”,通过对水边地区寒气来得早的描述,加深了秋天的寒冷和凄凉感。
  • 第四句“山深常见日光迟”,深山中阳光的稀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阴暗。
  • 第五句“愁中卜命看周易”,在忧愁中通过卜卦来看命运,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 第六句“病里招魂读楚词”,在病痛中通过阅读《楚辞》来招回魂魄,表达了诗人对精神慰藉的渴望。
  • 最后两句“自恨不如湘浦雁,春来即是北归时”,诗人以湘浦雁的北归自比,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以及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枫落叶正堪悲”中的“正堪悲”,将青枫落叶的景象比喻为悲伤的情绪。
  • 拟人:如“黄菊残花欲待谁”中的“欲待谁”,赋予黄菊残花以人的期待情感。
  • 对仗:如“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哀愁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奈的感慨,以及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青枫落叶:象征秋天的哀愁和生命的凋零。
  • 黄菊残花:象征凋零和衰败,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期待。
  • 水近偏逢寒气早:象征秋天的寒冷和凄凉。
  • 山深常见日光迟:象征内心的孤寂和阴暗。
  • 湘浦雁:象征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枫落叶”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秋天的哀愁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2. 诗人在病痛中通过阅读什么书籍来招回魂魄? A. 《诗经》 B. 《周易》 C. 《楚辞》 D. 《论语》

  3. 诗中的“湘浦雁”象征着什么? A. 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春天的生机

答案:

  1. B. 秋天的哀愁
  2. C. 《楚辞》
  3. A. 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刘禹锡的《秋词》: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的《秋兴八首》: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张谓的《辰阳即事》与刘禹锡的《秋词》:两者都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张谓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禹锡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唐代诗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