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亭子春城外,朱门向绿林。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
白话文翻译:
春城外的亭子,红门对着绿林。柳枝因雨水而沉重,松色在烟雾中显得深邃。滤酒迎接山中的客人,穿过池塘聚集水禽。白云常常映入眼帘,足以慰藉人心。
注释:
- 亭子:指建在城外的小亭。
- 朱门:红色的门,象征富贵。
- 绿林:指茂密的树林。
- 柳枝经雨重:柳枝因为雨水的浸润而显得沉重。
- 松色带烟深:松树的颜色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深沉。
- 漉酒:过滤酒,准备款待客人。
- 山客:山中的客人,指隐士或朋友。
- 穿池集水禽:穿过池塘,水禽聚集。
- 白云常在眼:白云常常出现在视野中。
- 聊足慰人心:足以慰藉人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谓,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春城外亭子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城外亭子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一句,通过对柳枝和松色的描绘,传达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而“漉酒迎山客,穿池集水禽”则表现了诗人款待客人的热情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最后两句“白云常在眼,聊足慰人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满足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亭子春城外:点明了诗的地点,春城外的亭子,为全诗设定了背景。
- 朱门向绿林:朱门对着绿林,色彩对比鲜明,展现了亭子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 柳枝经雨重:柳枝因雨水而显得沉重,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景象。
- 松色带烟深:松树在烟雾中显得深沉,增添了景色的神秘感。
- 漉酒迎山客:滤酒迎接山中的客人,表现了诗人的热情好客。
- 穿池集水禽:穿过池塘,水禽聚集,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画面。
- 白云常在眼:白云常常出现在视野中,象征着自然的恒常和美好。
- 聊足慰人心:足以慰藉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枝经雨重”比喻雨后的柳枝沉重,形象生动。
- 拟人:“松色带烟深”拟人化地描绘了松树在烟雾中的深沉。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朱门向绿林”与“柳枝经雨重”等,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子:象征着隐逸和宁静。
- 朱门:象征富贵和显赫。
- 绿林:象征自然和生机。
- 柳枝:象征柔美和生命力。
- 松色:象征坚韧和深邃。
- 白云:象征纯洁和恒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朱门”象征什么? A. 富贵 B. 贫穷 C. 战争 D. 和平
- “柳枝经雨重”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雨后的柳枝 B. 晴天的柳枝 C. 风中的柳枝 D. 雪中的柳枝
- 诗中的“白云常在眼”表达了什么? A. 忧愁 B. 满足 C. 孤独 D. 恐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情怀。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谓的《郡南亭子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张谓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美的感受,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谓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谓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