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时间: 2025-01-17 09:47:38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

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

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
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
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
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同时也感慨世事的变迁。诗人认为自己的文字不算出众,曾经与许多才子一起游玩。吴宫已经为芙蓉的凋谢而叹息,边塞的月光让人感到对秋天的悲伤。即使在洛阳我也不愿意屈身于那些权势之下,而河边的诸侯们却不得不承受这样的苦楚。最后,诗人向老者石渠倾诉,想要向关外的杨公请教安稳之道。

注释:

  • 章句:指诗文,通常指诗歌的句子。
  • 吴宫:指吴国的宫殿,常用以象征美丽和繁华。
  • 芙蓉:指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或事物。
  • 芦管:指用芦苇做的管乐器,象征秋天的萧瑟和孤独。
  • 洛阳:古都,象征权力和地位。
  • 石渠:古代书院,象征学问和知识。

典故解析:

吴宫的芙蓉死:出自《红楼梦》中对美的感叹,象征着繁华落尽的无奈;
洛阳的傲吏:指当时的官员,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和对权力的不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豪放、清新见长。生于唐代中期,曾任多地官职,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被贬时期,诗人借与朋友的言谈,抒发自己对才华的惭愧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体现了他对权力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谦的语气,展现了刘禹锡对自身才华的反思与世态的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章句惭非第一流”自谦,表现出对同侪才子的羡慕与对自身成就的不满。接下来,诗中通过“吴宫已叹芙蓉死”来引入美好事物的逝去,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了对美好时光和青春的惋惜。边月与芦管的结合,更是渲染了孤独与悲凉的情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任向洛阳称傲吏”,表达了对权力的不屑与对理想的坚持,尽管在权力的中心,他仍然选择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自尊。最后一句“关外杨公安稳不”,则是诗人向友人寻求智慧与安稳之道的渴望,折射出他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多彩,通过对比与象征,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索,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刘禹锡的胸怀与才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章句惭非第一流:诗人自谦,认为自己的诗文不算优秀。
  2. 世间才子昔陪游:回忆过去与才子们的交游,显示出对他们的羡慕。
  3. 吴宫已叹芙蓉死:吴宫的美丽已经不复存在,象征青春的逝去。
  4. 边月空悲芦管秋:边塞的月光让人感到悲伤,表达了孤独与失落。
  5. 任向洛阳称傲吏:即使是在权力中心,也不愿屈从于权臣。
  6. 苦教河上领诸侯:那些诸侯们在权力游戏中受苦。
  7. 石渠甘对图书老:向老者求教,表达对知识的渴求。
  8. 关外杨公安稳不:向杨公寻求安稳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芙蓉与青春、美好事物相连,表达失落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边月、芦管等意象象征孤独与悲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与社会的反思,表达了刘禹锡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青春的逝去。
  • 边月:象征孤独与忧伤。
  • 芦管:象征秋天的萧瑟。
  • 洛阳:权力与地位的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禹锡对自己的才华持什么态度? A. 自信
    B. 自谦
    C. 骄傲
    D. 无所谓

  2. “吴宫已叹芙蓉死”中的“芙蓉”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美好的时光
    C. 失落的青春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洛阳”象征什么? A. 乡村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由
    D. 诗意

答案: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刘禹锡:同为唐代诗人,李白的豪放与刘禹锡的清新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多探讨个人的豪情壮志,而刘禹锡则更关注社会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