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白话文翻译:
相遇时无言语,恰似一朵芙蓉在秋雨中盛开。脸上微微泛红,鬓间的发髻如同凤钗斜挂。只待轻声呼唤,却因浓浓情意怕被他人看见。想要倾诉心中秘密,转身在回廊轻轻敲击玉钗。
注释:
- 相逢不语:相遇时沉默不语,表达内心的情感。
- 芙蓉:指的是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小晕红潮:脸上微微泛红,形容羞怯或情动。
- 鬟心:古代女子的发髻,形容发型。
- 凤翘:像凤鸟的翅膀,形容发饰的样式。
- 凝情:凝聚着情感,表达对情感的深切关注。
- 幽怀:内心的秘密情感。
- 回阑:回旋的廊道,指庭院中的走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诗人,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其诗风清丽婉约,以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他的诗词被誉为“清词绝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内心情感交织之时,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爱情常常受到礼教与规范的束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内心的挣扎与美好。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是一首表现细腻情感的词作,开篇即以“相逢不语”引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含蓄的氛围。通过“芙蓉著秋雨”这一意象,诗人将秋雨的凄凉与荷花的美丽相结合,暗示了即使在沉重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找到美的存在。
在描写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脸上微微泛红”来表现情感的波动,展现了女性在爱情面前的羞怯与无奈。接下来的“鬓间发髻如凤钗”,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也暗示了其高贵与清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突显出一种静谧的爱恋,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也有对现实限制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含蓄,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逢不语:表达了两人相遇时的沉默,暗含着内心的情感。
- 一朵芙蓉著秋雨:借芙蓉与秋雨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美丽。
- 小晕红潮:描绘了脸上因情动而泛红的情景,表现出羞涩。
- 斜溜鬟心只凤翘:形象描绘发髻的优雅与女性的美丽。
-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表现出想要低声呼唤但又害怕被人看到的矛盾心理。
-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内心渴望倾诉,却又因环境的顾虑而犹豫。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逢比作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场景。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结构工整,增加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人在爱情面前的羞涩与内心的挣扎,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爱情的禁锢。
意象分析:
- 芙蓉:象征着纯洁与美好,暗示爱情的美丽。
- 秋雨:象征着凄凉与孤独,反映内心的忧伤。
- 红潮:代表情感的波动,表现出羞涩。
- 玉钗:象征着女性的高贵与美丽,同时也代表倾诉的工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 A. 丑陋
- B. 美丽与纯洁
- C. 悲伤
- D. 努力
-
“小晕红潮”指的是什么情感?
- A. 自信
- B. 羞涩
- C. 疲惫
- D. 狂欢
-
诗中表达的核心情感是什么?
- A. 无聊
- B. 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比起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直白的情感表达,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则更为含蓄,展现了对爱的深层思考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