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春雨图》
时间: 2024-09-19 21:4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山春雨图
作者: 卞思义 〔元代〕
野人结屋临溪上,
溪上白云生叠嶂。
城中车马自纷纭,
朝听樵歌暮渔唱。
云林叆叇春日低,
小桥流水行人稀。
桃花落尽春何处?
风雨满山啼竹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溪边的山民,他的茅屋临近溪水,溪上飘浮着白色的云朵,山峦叠嶂。城市中的车马喧嚣不已,早晨听到的是樵夫的歌声,傍晚则是渔夫的唱歌。春日的云林昏沉低垂,小桥流水的地方行人稀少。桃花都已凋零,春天到底去向何方呢?风雨交加的山中,竹鸡在啼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屋:指建造房屋。
- 临溪:靠近溪水。
- 生叠嶂:形容白云在山间缭绕,似重叠的山峦。
- 纷纭:形容繁杂、纷杂。
- 樵歌:樵夫在砍柴时唱的歌。
- 叆叇:形容云雾弥漫的样子。
- 行人稀:行人稀少,说明环境清幽。
- 桃花落尽:桃花已经凋零。
- 风雨满山:形容连绵的风雨。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樵歌”和“渔唱”,反映了古代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简单,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卞思义,元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隐士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借此描绘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反映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溪山春雨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溪边山民的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野人居住在溪边的情景,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溪水与白云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后半部分则通过春日的云林、小桥流水等描写,渲染出春天的气息,而“桃花落尽”一句则显得有些惆怅,似乎在感叹春天的短暂。最后一句“风雨满山啼竹鸡”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动感,同时也昭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人结屋临溪上:描绘隐士在溪边建屋,体现出与自然的亲近。
- 溪上白云生叠嶂:白云在山间缭绕,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景色。
- 城中车马自纷纭:城市的喧嚣与隐士生活形成对比,突显宁静。
- 朝听樵歌暮渔唱:隐士的日常生活,简单而充实。
- 云林叆叇春日低:描绘春日的阴沉,使人感受到春天的多变。
- 小桥流水行人稀:环境清幽,行人稀少,增强了宁静感。
- 桃花落尽春何处?:感慨春天的短暂和流逝。
- 风雨满山啼竹鸡:自然的生机,反映了生命的韧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城市的喧嚣与隐士的宁静形成强烈对比。
- 意象:溪水、云朵、桃花等意象营造出春天的气息。
- 拟人:风雨中的竹鸡啼叫,赋予生动的生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 白云:象征自由与飘逸。
- 桃花:象征春天与美好,且又带有短暂的感伤。
- 竹鸡:象征自然中的生命力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上白云生叠嶂”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城市的喧嚣
- B. 自然的清新
- C. 人的孤独
- D. 远方的山脉
-
“桃花落尽春何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春天的惋惜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出现的“樵歌”指的是什么?
- A. 渔夫的歌
- B. 樵夫的歌
- C. 商人的歌
- D. 牧羊人的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溪山春雨图》:两者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李白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豪放,而卞思义则偏重于自然的美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