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1816巡台初抵澎湖》

时间: 2024-09-19 21:47:59

乍经沧海到澎阳,岛屿青青水一方。

奉使东瀛持虎节,安流南纪靖龙堂。

天生绝险山河固,运际文明日月光。

努力诸君劳镇抚,輶轩载笔颂平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经沧海到澎阳,岛屿青青水一方。
奉使东瀛持虎节,安流南纪靖龙堂。
天生绝险山河固,运际文明日月光。
努力诸君劳镇抚,輶轩载笔颂平康。

白话文翻译:

刚刚越过大海来到澎湖,眼前是青翠的岛屿和一望无际的水面。
作为使者前往日本,手持象征权力的虎节,安抚南方的疆域,建立靖龙堂。
这片土地天生险峻,山河坚固,正如文明在日月交替中绵延不绝。
诸位努力工作治理地方,驾着车子用笔书写和平与安康的美好愿景。

注释:

  • 乍经:刚刚经过。
  • 沧海:广阔的大海。
  • 澎阳:澎湖的名字。
  • 奉使:奉命出使。
  • 东瀛:指日本。
  • 虎节:古代官职的象征,表示权威。
  • 安流:安抚和管理。
  • 南纪:南方的地域。
  • 靖龙堂:建立安宁的地方,可能指某一机构或场所。
  • 绝险:险峻的地势。
  • 运际:运送和交替。
  • 运际文明:文明在历史交替中的延续。
  • 輶轩:古代官员的车子。

典故解析:

  • 虎节:象征权力和威信的符号,古代使节或官员出使时携带的标志。
  • 南纪:可能指南方的某个历史或地理特征,强调安抚和治理的重要性。
  • 靖龙堂:在历史上可能代表某个特定的机构或名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绍兰,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以其诗词表达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
  • 创作背景:诗作于1816年,正值清朝时期,国家面临内外压力,诗人以使者身份来到澎湖,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治理之道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视角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作为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篇通过“乍经沧海到澎阳”,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初抵澎湖时的震撼与期待。接着,诗中提到的“奉使东瀛持虎节”不仅表明了身份的尊贵,还隐含着对国家事务的重视与担当。诗人对南方的治理寄予厚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意识到这片土地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的深厚,强调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末尾提及的“努力诸君劳镇抚”,则展现了对同僚的鼓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使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责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乍经沧海到澎阳:刚刚经过大海,来到澎湖,突出初到时的震撼感。
    2. 岛屿青青水一方: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光,青翠的岛屿与辽阔的水域形成鲜明对比。
    3. 奉使东瀛持虎节:作为代表出使日本,手持权威的象征。
    4. 安流南纪靖龙堂:安抚南方地区,建立和平的地方。
    5. 天生绝险山河固:强调这片土地的自然险峻。
    6. 运际文明日月光:文明在历史交替中不断延续。
    7. 努力诸君劳镇抚:对同僚的鼓励,强调治理的艰辛与责任。
    8. 輶轩载笔颂平康:用车子载着诗笔,书写和平与安宁的愿景。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乍经沧海”比喻初到澎湖的情感。
    • 对仗:如“奉使东瀛持虎节”与“安流南纪靖龙堂”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观与历史责任交织,形成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澎湖美丽自然的赞美、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以及对同僚的激励,体现了责任与担当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岛屿:象征着美丽与希望。
  • :代表着流动与变化。
  • 虎节:权威与责任的象征。
  • 山河:自然的坚固与历史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乍经沧海到澎阳”中的“乍”是什么意思?
    A. 突然
    B. 长久
    C. 继续

  2. 诗中提到的“虎节”代表什么?
    A. 权威与象征
    B. 自然景观
    C. 古代兵器

  3. 在诗中,诗人对同僚的态度是什么?
    A. 轻视
    B. 鼓励
    C. 忽视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绍兰的《丙子1816巡台初抵澎湖》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绍兰更注重历史责任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绍兰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