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石桥至塔头路
作者: 徐大受 〔宋代〕
招手晴云豁,
妙高峰顶头。
竹舆摇午梦,
茗碗唤春愁。
俎豆罗千嶂,
虚空起一沤。
危栏闲徙倚,
万象入冥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玩石桥至塔头路时的感受和景象。诗的开头展现了晴空万里的美好,仿佛在招手呼唤着云朵,站在高峰的顶部,令人心旷神怡。接着,竹制的舆车在午后的梦境中轻轻摇摆,手中的茶碗却唤起了春天的愁绪。诗中提到的俎豆和千山万岭,形象地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而在这空旷的地方,似乎又浮现出一阵涟漪。最后,诗人悠闲地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静静地在思索万物的变化。
注释
- 招手:表示呼唤或引导的动作,寓意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晴云豁:晴朗的天空和开阔的云彩,象征着美好的天气和心情。
- 竹舆:用竹子制成的舆车,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
- 茗碗:茶碗,饮茶时用的器皿,代表一种清雅的生活情趣。
-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器具,这里用来比喻丰富的自然景观。
- 危栏:指高处的栏杆,暗示了高处的危险与美好并存。
- 万象入冥搜:指在广阔的天地间,思索万物的变化和奥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大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索。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览石桥至塔头路时,受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影响,展现了他对春天的期待与愁绪的交织,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细腻的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诗人以“晴云”和“妙高峰”描绘出一幅开阔明亮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接下来的竹舆和茗碗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在美好景色中潜藏的忧愁。俎豆与千嶂的意象,传达了自然的丰盈和变化,最后的“危栏闲徙倚”则将诗人置于一个既高又远的空间中,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观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高远,充分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招手晴云豁:在晴朗的天空下,诗人仿佛在招手呼唤云彩,展现出一种自由轻松的心情。
- 妙高峰顶头:站在高峰之上,视野开阔,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 竹舆摇午梦:竹舆轻轻摇摆,似乎进入了午后的梦境,表示诗人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 茗碗唤春愁:饮茶之时,却唤起了春天的愁绪,体现了自然和内心感受的矛盾。
- 俎豆罗千嶂:用俎豆形容四周的山峦,显示出自然的壮丽。
- 虚空起一沤:空旷的空间中,涟漪浮现,暗示着思维的波动。
- 危栏闲徙倚:在高处的栏杆旁,悠闲地倚靠,象征着一种淡定的生活态度。
- 万象入冥搜:在万象中静思,探索生命的奥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俎豆罗千嶂”,将山峦比作祭祀器具,形象生动。
- 拟人:如“茗碗唤春愁”,将茶碗赋予了情感,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全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以轻松的姿态欣赏周围的景色,同时又不忘内心的愁绪,体现了一种哲学的反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云:象征美好与自由。
- 竹舆:代表传统与雅致的生活方式。
- 茗碗:象征生活的情趣与思考。
- 俎豆:象征自然的丰盈与神秘。
- 危栏:象征高处的视野与思考的深度。
- 万象:代表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与奥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招手晴云豁”中的“豁”意为: A. 清晰
B. 开阔
C. 明亮
D. 高大 -
“竹舆摇午梦”中“摇”的含义是: A. 摇动
B. 摆放
C. 击打
D. 持有 -
“危栏闲徙倚”的“危栏”指的是: A. 低处的栏杆
B. 高处的栏杆
C. 室内的栏杆
D. 庭院的栏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 《春望》 杜甫: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徐大受 vs. 杜甫:两位诗人在对自然的描绘中,徐大受更加轻松愉悦,而杜甫则夹杂了更多的忧国忧民情怀。两者风格各异,呈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进行综合介绍。
- 《古诗词解析》:提供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