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

时间: 2025-01-04 10:48:57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

白话文翻译

单父弹奏七弦琴,是因为对治国事务的感慨而生兴致。
十两黄金在南门外的木材,立下的命令务必执行。
单父确实有成效,夜晚捕鱼如同严厉的刑罚。
南门可以搬动木材,却无法改变百姓的情感。
通过这些可以知道,巧妙的信任,不如笨拙的真诚。

注释

  • 单父:指的是古代著名的琴师,传说中与治国理政有关系。
  • 七弦琴:古代乐器,象征艺术与治国之道的结合。
  • 十金:指十两黄金,象征财富或价值。
  • 南门:古城的南门,代表一个地方的管理。
  • 徙木:搬动木材,这里比喻执行命令。
  • 民情:民众的情感和意见。
  • 巧信与拙诚:巧妙的信任与笨拙的诚意,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书法家,生于江西,晚年定居于杭州。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借古喻今,作品中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览古四十二首》系列诗作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古抒怀,反映出对国家治理与人心向背的关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写单父弹琴与南门征木的情景,提出了一个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哲理。诗中不仅展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还通过具体的意象揭示了人心的重要性。在诗的开头,单父的七弦琴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文化,而后面的十金南门木则象征了现实的政治和经济。诗人借此对比,指出了治国者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执行,更要重视民众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强调了政治决策的局限性。即使再好的政策,也无法改变民众的内心感受。最后一句“巧信不如拙而诚”更是点明了主题:在治国理政中,真诚的态度比高明的策略更为重要。这种真诚不仅能够赢得百姓的信任,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单父七弦琴,为治务感兴:描写单父因治国之事而产生弹琴的兴致,反映出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 十金南门木,立令务必行:南门的木材象征政策的实施,十金则表示其重要性。
  • 单父有成效,夜渔若严刑:单父的成功与夜间捕鱼的严厉比喻,表明他对工作的认真。
  •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强调政策可以执行,但人心难以改变。
  • 以此知巧信,不如拙而诚:总结全诗,强调真诚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艺术与政治、物质与情感进行对比,突显主题。
  • 比喻:夜捕鱼比喻工作的严厉,强调认真对待。
  • 反讽:对“巧信”的否定,暗示复杂的策略不如真诚的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强调真诚与民心的重要性,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弦琴:象征高雅艺术与文化。
  • 南门:象征政治的中心与权力。
  • 十金:象征财富与物质。
  • 民情:体现社会的真实情感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单父弹琴的原因是什么? A. 感慨治国事务
    B. 娱乐自己
    C. 教导学生
    D. 迎接朋友

  2. “南门能徙木,不能徙民情”中“民情”指的是什么? A. 民众的财富
    B. 民众的感情与意见
    C. 民众的身份
    D. 民众的健康

  3. 诗中强调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A. 高明的策略
    B. 复杂的决策
    C. 真诚的态度
    D. 强硬的手段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杨维桢的作品更注重治国理政的哲理,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体的豪情与饮酒的快意。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关注点。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的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