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玉山》

时间: 2025-01-01 16:07:15

我爱玉山佳树林,草堂终岁有馀阴。

巢安翡翠春云煖,窗护芭蕉夜雨深。

宝篆焚香留睡鸭,綵笺行墨写来禽。

万竿修竹休教洗,日日平安报好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玉山
作者:陈基 〔元代〕

我爱玉山佳树林,
草堂终岁有馀阴。
巢安翡翠春云煖,
窗护芭蕉夜雨深。
宝篆焚香留睡鸭,
綵笺行墨写来禽。
万竿修竹休教洗,
日日平安报好音。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玉山那美丽的树林,
草堂一年四季都有悠长的阴影。
翡翠鸟在春暖的云端安巢,
窗边的芭蕉在夜雨中显得深邃。
用香焚烧宝篆,留下沉睡的鸭子,
在彩笺上挥墨,写下归来的鸟儿。
万竿修竹不必打理,
日日平安,传来美好的音信。


注释

  • 玉山:指美丽的山,象征自然的美好。
  • 草堂:指用草木搭建的房屋,常用来形容隐逸生活。
  • 翡翠:一种鸟,象征春天和生命的活力。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生于湿润之地,象征宁静和幽深。
  • 宝篆:古代的一种香,象征高雅和恬静。
  • 綵笺:彩色的纸,象征书信和交流。
  • 万竿修竹:形容竹子众多,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基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田园生活与山水景色,反映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陈基隐居于玉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元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寄玉山》是一首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热爱的作品。诗中描绘了玉山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与宁静。开篇的“我爱玉山佳树林”便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玉山的赞美,接着的“草堂终岁有馀阴”则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舒适与幽静。

诗中的意象如“巢安翡翠”“窗护芭蕉”,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美。这里的“翡翠”与“芭蕉”不仅是自然界的描绘,更象征着生机与宁静的融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后面的几句“宝篆焚香留睡鸭,綵笺行墨写来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焚香与写信的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与自然交流的渴望。而最后的“万竿修竹休教洗,日日平安报好音”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爱玉山佳树林”:直接表达诗人对玉山的喜爱,简单而真挚。
  • “草堂终岁有馀阴”:描绘隐居草堂的情景,传达出一年四季的舒适感。
  • “巢安翡翠春云煖”:通过翡翠鸟的巢来表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窗护芭蕉夜雨深”:描绘窗外芭蕉在夜雨中的深邃,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宝篆焚香留睡鸭”:细致刻画隐居生活中的一幕,表现一种恬静的生活方式。
  • “綵笺行墨写来禽”:通过书写与鸟的描写,表达与自然的交流。
  • “万竿修竹休教洗”:用竹子象征自然的生机,表现出不需要过多打理的生活态度。
  • “日日平安报好音”:表达对平安生活的祈愿,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意象与人生活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如“巢安翡翠”,使自然界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宝篆焚香留睡鸭,綵笺行墨写来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珍视,传达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山:美丽的自然环境,象征诗人心灵的归宿。
  • 草堂:隐逸生活的象征,传达出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
  • 翡翠:生机与活力的象征,代表自然的美好。
  • 芭蕉:宁静与深邃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 宝篆:高雅与恬静的象征,表现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綵笺:书信与交流的象征,体现了对友谊与自然的向往。
  • 修竹: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翡翠”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鸟
    B. 鱼
    C. 虫
    D. 爬行动物

  2. “草堂终岁有馀阴”中的“阴”指的是什么? A. 影子
    B. 阴凉
    C. 雨水
    D. 夜晚

  3. 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恬静隐逸
    C. 热闹繁华
    D. 旅行探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反映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寄玉山》《山中问答》(王维):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但《寄玉山》着重于自然景色及安宁,而《山中问答》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陈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隐逸文化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