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曲》

时间: 2025-01-01 19:04:56

兰灯蕊绽白光残,隔花呼起夜歌鸾。

琵琶转捩娇无力,博山欲炷龙脑寒。

眉稍散黛重重拨,额角轻黄正正安。

侍儿不语流莺语,海棠沉睡赤栏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晓曲
作者: 袁宏道 〔明代〕

兰灯蕊绽白光残,隔花呼起夜歌鸾。
琵琶转捩娇无力,博山欲炷龙脑寒。
眉稍散黛重重拨,额角轻黄正正安。
侍儿不语流莺语,海棠沉睡赤栏干。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晨曦中,兰花灯蕊绽放着微弱的光芒,隔着花丛传来夜间歌唱的声音。琵琶声轻柔而无力,博山香炉中香气渐渐变冷。眉毛轻轻拨动,额头上的妆容恰到好处。侍女默默无言,仿佛在倾听黄莺的歌唱,海棠花在红色栏杆旁静静沉睡。

注释:

  • 兰灯:指兰花造型的灯具。
  • 夜歌鸾:夜晚的歌声,鸾鸟的鸣叫,象征美妙的音乐。
  • 琵琶:一种传统的弦乐器,这里暗示音乐的柔美。
  • 博山:指博山香炉,古代常用来焚香,营造气氛。
  • 龙脑:香料的一种,象征芬芳。
  • :指用来描眉的黑色粉末。
  • 流莺语:指黄莺的歌唱声,形容动听。
  • 海棠:一种花,通常在春季盛开,象征美丽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宗道,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他的诗风清新俊逸,以情感细腻见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春晓曲》创作于明代春季,诗人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对生命和美好时光的感悟,反映了明代士人的闲适和对春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春晓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的开头以“兰灯蕊绽白光残”引入,展现了春晨的宁静与柔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接着“隔花呼起夜歌鸾”让人感受到夜晚音乐的余韵,传达出春夜的温柔与浪漫。

在“琵琶转捩娇无力”一句中,诗人用琵琶的声音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柔弱,似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接下来的“博山欲炷龙脑寒”,不仅展现了香气渐冷的意象,还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短暂,令人感到惆怅。

最后两句“侍儿不语流莺语,海棠沉睡赤栏干”则通过侍女的沉默和海棠的静谧,展现了春天的安宁与美丽,给人一种惬意和恬淡的感觉。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是春天主题的完美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兰灯蕊绽白光残:描绘春晨,兰灯微弱的光线,象征晨光初露。
  2. 隔花呼起夜歌鸾:夜晚的歌声穿过花丛,增添了春夜的韵味。
  3. 琵琶转捩娇无力:琵琶声轻柔,表现出一种柔美和无力感。
  4. 博山欲炷龙脑寒:香炉中香气渐冷,暗示时间的流逝。
  5. 眉稍散黛重重拨:描绘女子的妆容,增添了春天的柔美。
  6. 额角轻黄正正安:额头的妆容恰到好处,营造出宁静的美感。
  7. 侍儿不语流莺语:侍女沉默,倾听黄莺的歌声,传达出春的生机。
  8. 海棠沉睡赤栏干:海棠花静静沉睡,象征着春天的宁静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与音乐结合,增添了诗的韵味。
  • 拟人:诗中有对自然物象的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感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安宁与生命的蓬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灯:象征着温馨与柔美。
  • 琵琶:象征音乐与艺术,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 海棠:象征着美丽与爱情,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晓曲》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袁宏道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 A. 古筝
    • B. 琵琶
    • C. 二胡
  3. 海棠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努力
    • B. 美丽
    • C. 悲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春晓曲》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春天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绘与春的生机,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思乡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袁宏道研究》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