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于肃愍公墓》

时间: 2024-09-19 22:05:49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于肃愍公墓
作者: 陆弼 〔明代〕

荒坟邻近鄂王宫,
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
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
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
玉门闻巳罢和戎。


白话文翻译:

在鄂王宫附近,有一座荒凉的坟墓,
那是不同朝代的孤臣在此相依。
北方征讨时,忽然听到悲伤的诏令,
中兴之际多仰赖保釐的功劳。
一百年来,天地之间气机复苏,
五个夜晚,松柏在狂风中摇曳。
如今圣主恢复了庙宇的简略,
在玉门关听说已经停止了和戎。


注释:

  • 荒坟:荒凉的坟墓,指无主或无人祭扫的墓地。
  • 鄂王宫:指古代鄂王的宫殿,暗示历史的沉淀与悲伤。
  • 异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 孤臣:孤独的臣子,指忠于国家但未被重用的人。
  • 北狩:指北方征讨,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次军事行动。
  • 哀痛诏:悲伤的命令或诏书,通常是为哀悼某位重要人物而发布的。
  • 中兴:指国家的复兴或重新兴起。
  • 保釐功:指保卫国家取得的功劳。
  • 百年:指时间的流逝,暗示历史的变迁。
  • 松杉:松树和杉树,常用来象征坚韧与长寿。
  • 烈风:强烈的风,象征艰难的环境。
  • 圣主:指明君或仁主。
  • 恢庙略:恢复庙宇的简略,可能暗示恢复传统或宗教仪式。
  • 玉门:指古代的玉门关,象征国门和边疆的安宁。
  • 和戎:指与外族的和谈或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弼,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多与时政相关。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明代,时值国家动荡与变迁之际,陆弼在缅怀历史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与忧虑。


诗歌鉴赏:

《谒于肃愍公墓》是一首表现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荒坟和历史人物的孤独,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全诗以“荒坟”开篇,立刻设定了一种哀伤的基调,表明了对那些曾经为国捧心的忠臣的追忆。接着诗中提到的“北狩”与“哀痛诏”,则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悲剧,暗示了忠臣悲惨的命运。诗人通过“百年天地回元气”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似乎在呼唤一种新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圣主”和“玉门”,则是对现状的反思,诗人希望在新的领导下,国事能得到恢复与安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坟邻近鄂王宫”:指荒凉的坟墓与鄂王宫相邻,暗示历史的沉淀与孤独。
  2. “异代孤臣伏腊同”:不同朝代的孤臣汇聚在此,表达对忠臣的追思。
  3. “北狩忽闻哀痛诏”:提到北方征讨时传来的悲痛诏令,体现历史的悲剧。
  4. “中兴多仗保釐功”:强调恢复和兴盛离不开忠臣的努力。
  5. “百年天地回元气”:时间流逝,天地之间的气机复苏,象征着希望。
  6. “五夜松杉度烈风”:松杉在风中摇曳,象征坚韧与不屈。
  7. “圣主只今恢庙略”:如今圣主恢复了庙宇,体现政治的期待。
  8. “玉门闻巳罢和戎”:玉门关传来停止和谈的消息,暗示国防与和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利用“荒坟”、“松杉”等意象,营造出沉重的历史氛围。
  • 象征:松杉象征坚韧,体现了不屈的精神。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未来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坟:象征历史的沧桑与忠臣的孤独。
  • 鄂王宫:代表曾经的权力与荣耀。
  • 松杉:坚韧与不屈的象征。
  • 烈风:象征艰难环境与历史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荒坟”邻近哪个地方?

    • A. 玉门关
    • B. 鄂王宫
    • C. 北方
    • D. 中原
  2. “北狩”指的是什么?

    • A. 南方的征讨
    • B. 北方的征讨
    • C. 海上的征伐
    • D. 内部的战争
  3. 诗中提到的“圣主”指代的是?

    • A. 古代的皇帝
    • B. 现代的统治者
    • C. 外族首领
    •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谒于肃愍公墓》均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前者更多的是对个人遭遇的反思,后者则更聚焦于国事与忠臣的追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陆弼诗集》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谒于肃愍公墓》这首诗的美学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