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怀庞学博》
时间: 2024-12-31 15:1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一径入秋苔,束带时愁长吏催。
旅食又看鸿雁至,家书常共荔枝来。
花边小几听禽坐,竹里孤琴候客开。
千载赋成伤不遇,白头谁惜董生才。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漫步于满是秋苔的小径,心中时常因长官的催促而感到愁苦。
在外旅居,看到鸿雁飞来,才知道秋天已经到来,家书中常常寄来荔枝的消息。
在花边的小桌旁静坐,听鸟儿鸣叫,竹林深处孤独的琴声等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千年之后的诗句写成,感伤的是未能遇见知音,白头之年,又有谁来珍惜董生的才华呢?
注释:
- 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带有凄凉感。
- 一径:一条小路。
- 束带:束起衣带,古代官员的穿着方式,表现身份。
- 长吏:长官,指负责官员。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鸿雁:一种候鸟,象征秋天的到来。
- 荔枝:一种水果,常用以表示思乡之情。
- 小几:小桌子,古人用来放置物品或饮食。
- 孤琴:孤独的琴,象征着艺术的孤寂。
-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的漫长。
- 董生:指董其昌,明代书画家,象征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弼,明代诗人,生于明代中期,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传达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秋日怀庞学博》创作于秋季,作者在旅途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交织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庞学博可能是作者的好友,诗中反复提及的情感构成了诗歌的核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境上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惜。开头的“萧萧一径入秋苔”引领读者进入一个萧瑟的秋日场景,伴随着自然的变化,诗人心中的愁苦逐渐浮现。通过“旅食又看鸿雁至”,诗人将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家书常共荔枝来”更是将思乡之情与美好回忆交织,荔枝的出现不仅仅是物质的寄托,更是情感的象征。后半部分描绘了诗人静坐在小桌旁,听鸟鸣、待客琴声,意象丰富,传达了对艺术和友谊的渴望与等待。
最后两句“千载赋成伤不遇,白头谁惜董生才”是全诗的高潮,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未被珍惜的无奈和惋惜,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塑造出一个悲凉而又充满思考的秋日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一径入秋苔:秋风萧瑟,秋苔铺满小路,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和内心的愁苦。
- 束带时愁长吏催:束起衣带,因长官的催促而感到忧愁,反映了官场的压力。
- 旅食又看鸿雁至:在旅途中,看到鸿雁飞来,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 家书常共荔枝来:家书中常提到荔枝,寄托思乡之情与美好回忆。
- 花边小几听禽坐:在小桌旁静坐,听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竹里孤琴候客开:竹林中孤独的琴声,象征艺术的孤寂与等待。
- 千载赋成伤不遇:千年后诗句写成,却感叹未遇知音。
- 白头谁惜董生才:白头之年,谁来珍惜董生的才华,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雁”象征秋天,表达时间的流逝。
- 拟人:孤琴“候客开”,赋予其人性,表达对艺术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与对才能未被珍惜的感慨,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苔: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孤独。
-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乡。
- 荔枝: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思念。
- 孤琴:象征艺术的孤寂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指的是什么? A. 秋风
B. 春雨
C. 夏日阳光
D. 冬雪 -
“家书常共荔枝来”中的荔枝象征什么? A. 物质的富裕
B. 思乡之情
C. 友谊的珍贵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提到的“董生”是谁的代称? A. 董其昌
B. 董存瑞
C. 董必武
D. 董仲舒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秋词》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感,与陆弼的《秋日怀庞学博》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思乡之情。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聚焦于个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虽然背景不同,但情感基调有共通之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陆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