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古微丈挽词》
时间: 2025-01-17 09:14: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古微丈挽词
作者: 吴梅
暮年萧瑟江关,举头惟见河山异。
抗声殿角,回楂岭表,乱云如戏。
海峤莺花,吴门鲑菜,忽忽弹指。
记听枫旧馆,隐囊挥麈,知珍重,林泉意。
还是悲歌无地,结沤盟沧江鼎沸。
东华待漏,中兴作颂,纷纷槐蚁。
忍泪看天,十年栖息,天还沉醉。
算平生孤愤,秋词半箧,付人间世。
白话文翻译:
在暮年的萧瑟江关,我抬头只见异样的河山。
在殿角抗声,回望楂岭,乱云如同戏剧般变幻。
海峤的莺花,吴门的鲑菜,转瞬即逝。
我记得曾在枫树下的旧馆,挥动着扇子,知晓珍惜林泉的情意。
然而依旧是悲歌无地,结下盟约与沧江的沸腾。
东华正待漏水,中兴的颂歌,纷纷如槐蚁。
我忍着泪水仰望天空,十年漂泊,天还在沉醉。
算是平生的孤独愤懑,秋天的诗句半途而废,交给了人间的世事。
注释:
- 萧瑟:形容环境凄凉冷落。
- 河山异:指所见的河山与往日不同,暗含感慨。
- 抗声殿角:指高声呼喊,表达对历史的回响。
- 隐囊挥麈:表明在隐秘的地方挥动扇子,暗示悠闲或回忆。
- 沧江鼎沸:形容沧江的波涛汹涌,暗喻社会动荡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梅,近代诗人,生于清朝末年,逝世于民国时期,主要以词、诗闻名。吴梅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吴梅的晚年创作的,表现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向往。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诗歌鉴赏:
《水龙吟 古微丈挽词》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辽阔的古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愤懑。开篇“暮年萧瑟江关”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而“举头惟见河山异”则传达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历史的无奈。整首词通过山水的描绘,融合了个人情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与人生的孤独。诗中的“海峤莺花”和“吴门鲑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最后的“算平生孤愤,秋词半箧,付人间世”,使整首词在情感上达到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自我命运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年萧瑟江关:描绘了一个秋冬交接的萧瑟江关,寓意诗人晚年的孤独。
- 举头惟见河山异:抬头望去,河山的面貌已与往日不同,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抗声殿角,回楂岭表:在殿角高声呼喊,回首楂岭,感受历史的回响。
- 乱云如戏:天上的云彩变幻莫测,如同戏剧般的表演,暗喻人生的戏剧性。
- 海峤莺花,吴门鲑菜:描写自然美景,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对美好的向往。
- 记听枫旧馆:回忆往昔在枫树下的旧日时光,充满了怀旧的情感。
- 隐囊挥麈,知珍重,林泉意:在隐秘的地方挥动扇子,知晓珍惜自然的意义。
- 还是悲歌无地:即便如此,诗人的心中依旧充满了悲伤与无奈。
- 结沤盟沧江鼎沸:与沧江结下的盟约,象征着对历史的无奈与抗争。
- 东华待漏,中兴作颂:东华如同等待时光的流逝,而中兴的颂歌则是对未来的期望。
- 忍泪看天:忍着泪水仰望天空,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 十年栖息,天还沉醉:十年来的漂泊,仿佛天也在醉于此间的美丽与痛苦。
- 算平生孤愤:总结一生的孤独与愤懑,表达对命运的不满。
- 秋词半箧,付人间世:将自己未完成的诗句和情感交给人间,表现出对人世的无奈与放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云如戏”,将云彩比作表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海峤莺花,吴门鲑菜”。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愤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关:象征边界与隔阂,暗示人生的孤独。
- 河山:代表故乡与历史的变迁,寄托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莺花与鲑菜:自然的美好意象,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枫旧馆:隐喻着对过去的眷恋与怀旧。
- 沧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暮年萧瑟江关”中的“萧瑟”指的是: A. 热闹
B. 凄凉
C. 美丽
D. 繁华 -
“举头惟见河山异”中的“异”指的是什么? A. 相同
B. 不同
C. 美丽
D. 遥远 -
诗中提到的“海峤莺花”代表: A. 诗人的愤怒
B. 自然的美丽
C. 生活的无奈
D. 人生的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吴梅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愤懑。
- 杜甫《春望》:描绘了战乱中的悲惨景象,与吴梅的怀旧情感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梅诗词集》
- 《古代诗词解析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