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山庄寻秋》

时间: 2024-12-29 18:40:45

十丈悬崖挂薜萝,参云峰顶见嵯峨。

閒搜怪石秋林晚,独听残钟晓月过。

黄叶山前人迹少,白云天际鸟声多。

冷泉亭下潺潺水,不许渔舟唱棹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鹫岭山庄寻秋》
作者: 李因 〔明代〕

十丈悬崖挂薜萝,
参云峰顶见嵯峨。
閒搜怪石秋林晚,
独听残钟晓月过。
黄叶山前人迹少,
白云天际鸟声多。
冷泉亭下潺潺水,
不许渔舟唱棹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鹫岭山庄寻秋的情景。首先,十丈高的悬崖上挂满了薜荔,站在参天的云峰顶上可以看到险峻的山峦。诗人在秋天的傍晚,悠闲地搜寻着怪石,独自聆听着晨钟在晓月中飘过。山前的黄叶覆盖了人迹罕至的地方,天际的白云中传来鸟儿的啼鸣。冷泉亭下水流潺潺,不允许渔舟在此唱着橹歌。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丈:指高度,十丈约合三十米,形容悬崖之高。
  • 薜萝: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生长于山崖。
  • 参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 嵯峨:形容山势险峻。
  • :闲适、悠闲。
  • 残钟:晨钟,指清晨的钟声。
  • 黄叶:秋季树叶变黄,象征秋天。
  • 人迹少:人迹罕至。
  • 潺潺水:形容小溪流水的声音。

典故解析:

  • 秋林晚:秋天的森林傍晚,常用来描绘宁静的秋日情景。
  • 残钟晓月:晨钟在清晨的月光中响起,常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因,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充满闲适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山庄的秋色让他感受到一种孤独又宁静的美,反映了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鹫岭山庄寻秋》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诗人在自然的怀抱中,细腻地观察着秋天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诗的开篇以“十丈悬崖挂薜萝”引入,极具视觉冲击力,描绘出悬崖峭壁的壮丽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以“参云峰顶见嵯峨”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壮丽,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种高山仰止的敬畏。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通过“闲搜怪石秋林晚,独听残钟晓月过”来反映一种幽静而闲适的心情。诗人不仅是在观察秋色,更是在与自然对话,聆听那即将消逝的时光。最后两联“黄叶山前人迹少,白云天际鸟声多”以及“冷泉亭下潺潺水,不许渔舟唱棹歌”,则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孤独,仿佛在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隔离。

整首诗在描写秋天的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人迹罕至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丈悬崖挂薜萝:描写悬崖的高度与生机。
  2. 参云峰顶见嵯峨:展现高峰的巍峨与壮丽。
  3. 閒搜怪石秋林晚:表现诗人闲适的心态,秋林晚景的宁静。
  4. 独听残钟晓月过:表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 黄叶山前人迹少:反映人迹罕至的孤独感。
  6. 白云天际鸟声多: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7. 冷泉亭下潺潺水:描绘清泉流动的声音,增添宁静氛围。
  8. 不许渔舟唱棹歌:强调一种对宁静的珍视,不希望打破这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如“黄叶山前人迹少,白云天际鸟声多”,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流水的“潺潺”声仿佛在诉说,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悬崖:象征险峻与壮丽的自然。
  • 薜萝: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繁茂。
  • 黄叶:象征秋天与时间的流逝。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
  • 冷泉:象征清新与纯净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丈悬崖”是指什么?

    • A. 高度
    • B. 风景
    • C. 人迹
  2. “独听残钟晓月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寂寞
    • B. 失落
    • C. 清静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隐逸与宁静
    • C. 友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山水自然,强调隐逸生活的情趣,与李因的《鹫岭山庄寻秋》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经与汉乐府》
  • 《李因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