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山诗
作者:崔仲方 〔隋代〕
昆丘本难陟,轩台不易朝。
还往麟洲上,时听凤凰箫。
霞观文犀簟,香林碧玉条。
且学烧丹甑,何假摘灵桃。
白话文翻译:
这座昆山本来就难以攀登,轩台也不容易朝拜。
我还想去麟洲上,偶尔听到凤凰的箫声。
在霞光下观赏文犀的席子,香林中有碧玉般的树条。
不如学习炼丹,何必依赖于摘取灵桃。
注释:
字词注释:
- 昆丘:指昆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难以到达的高峰。
- 轩台:高台或楼阁,古人朝拜的地方。
- 麟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凤凰箫:凤凰的箫音,象征美妙的音乐。
- 霞观:指晨曦或晚霞中的景象,文雅的景观。
- 文犀:一种珍贵的动物,象征着富贵的生活。
- 碧玉条:指碧玉般的树枝,寓意美丽的自然。
- 烧丹甑:炼丹的器具,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修炼。
- 灵桃:传说中的神仙果实,象征长生不老。
典故解析:
-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吉祥和美好。
- 灵桃:出现在《山海经》等古籍中,代表追求长生的欲望。
- 丹药:道教中炼制的长生不老药,体现了古人对长生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仲方是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通常体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在隋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的超脱与自由。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修炼的追求。
诗歌鉴赏:
《小山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通过昆山和轩台的比喻,表达了理想境界的难以到达,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麟洲的提及则是诗人内心渴望的象征,彰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强调自我修炼的重要性,提到“且学烧丹甑”,展现了他对内修和自我完善的重视。这种思想反映了道教思想对个人修炼与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更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非依赖外在的神秘力量。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音乐意象和炼丹的比喻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昆丘本难陟:昆山难以攀登,暗示理想生活的难以实现。
- 轩台不易朝:高台朝拜亦不易,进一步强调追求理想的艰难。
- 还往麟洲上:诗人渴望达到理想的境地,麟洲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 时听凤凰箫:偶尔听到美好的音乐,渴望享受理想生活的乐趣。
- 霞观文犀簟:在美丽的晨曦中欣赏珍贵的文犀,象征对富贵生活的向往。
- 香林碧玉条:香林中美丽的树枝,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且学烧丹甑:回归自我,强调修炼的重要性。
- 何假摘灵桃:不必依赖外物,强调内修自我价值的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昆丘、轩台比喻理想生活的艰难。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观与音乐意象交织,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强调修炼内心、追求自我完善的重要性,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丘:象征高远的理想。
- 轩台:象征追求的目标。
- 麟洲:象征理想的归宿。
- 凤凰箫:象征美好事物的追求。
- 香林:象征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
- 烧丹甑:象征自我修炼和追求长生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昆丘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现实的困难
C) 自然的美景 -
诗人提及的“烧丹甑”有何寓意?
A) 对外物的依赖
B) 自我修炼的重要性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何假摘灵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依赖外物
B) 向内心寻求满足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豪情。
诗词对比:
- 崔仲方的《小山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强调自我修炼,后者则更注重自然之美的享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隋唐五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