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濆处士》

时间: 2025-01-02 14:03:20

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

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

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

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张濆处士 喻凫 〔唐代〕

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 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 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 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

白话文翻译:

夜晚露水白茫茫,覆盖着棋盘,清晨林木青翠,读着《易经》。 道行高深,连天子都来询问,名声响亮,四方都来招揽。 像许由那样归隐华山之巅,期待僧人经过石桥。 虽然身在京城,但心境自在逍遥。

注释:

  1. 露白覆棋宵:露水在夜晚覆盖了棋盘,形容夜晚的宁静和清凉。
  2. 林青读易朝:清晨林木青翠,读着《易经》,指早晨的清新和学习的宁静。
  3. 道高天子问:道行高深,连天子都来询问,表示作者的学问和道德受到尊崇。
  4. 名重四方招:名声响亮,四方都来招揽,说明作者的名声远播。
  5. 许鹤归华顶:像许由那样归隐华山之巅,许由是古代的隐士,这里比喻作者向往隐居生活。
  6. 期僧过石桥:期待僧人经过石桥,可能指期待与僧人交流或隐居生活的宁静。
  7. 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虽然身在京城,但心境自在逍遥,表示作者虽处繁华之地,但内心追求的是自由和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喻凫,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追求隐逸生活,崇尚自然和宁静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喻凫赠给张濆处士的,张濆是一位隐士,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张濆的敬仰。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中“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描绘了夜晚和清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则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名声,但作者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向往隐逸生活。“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进一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则表明了作者虽处繁华之地,但内心追求的是自由和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解析:

  1. 露白覆棋宵,林青读易朝:这两句通过对夜晚和清晨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氛围。露水覆盖棋盘,林木青翠,读着《易经》,这些意象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的学问和名声,但作者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向往隐逸生活。道行高深,名声响亮,这些都是世俗的追求,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更加向往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3. 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许由是古代的隐士,归隐华山之巅,期待僧人经过石桥,这些意象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这两句表明了作者虽处繁华之地,但内心追求的是自由和宁静。虽然在京城,但心境自在逍遥,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1. 比喻:诗中“露白覆棋宵”和“林青读易朝”通过比喻手法,将露水比作覆盖棋盘,林木比作读《易经》的环境,营造出宁静和清新的氛围。
  2. 对仗:诗中“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和“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通过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3. 拟人:诗中“露白覆棋宵”和“林青读易朝”通过拟人手法,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1. 露白覆棋宵:露水覆盖棋盘,这个意象表达了夜晚的宁静和清凉,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林青读易朝:林木青翠,读着《易经》,这个意象表达了早晨的清新和学习的宁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许鹤归华顶:许由归隐华山之巅,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4. 期僧过石桥:期待僧人经过石桥,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露白覆棋宵”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和清凉 B. 早晨的清新和学习的宁静 C. 道行高深,名声响亮 D. 归隐华山之巅

  2. 诗中“道高天子问,名重四方招”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B. 作者的学问和名声 C. 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 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3. 诗中“许鹤归华顶,期僧过石桥”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B. 作者的学问和名声 C. 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 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4. 诗中“虽然在京国,心迹自逍遥”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B. 作者的学问和名声 C. 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 作者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答案:

  1. A
  2. B
  3. C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的《山居秋暝》: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与喻凫的诗作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2.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与喻凫的诗作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诗词对比:

  1.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喻凫的《赠张濆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喻凫的诗更加注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喻凫的《赠张濆处士》: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但陶渊明的诗更加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而喻凫的诗更加注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全唐诗》:收录了喻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喻凫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以及喻凫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
  3.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喻凫在隐逸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