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己丑秋九黄山登高后启宇诸君同游合肥,予以故不克往,新河作赤阑桥怀古图,青凤以此调属和》

时间: 2025-01-01 16:23:18

赤阑桥畔风尘客。

待重问,当年色。

念阻千秋魂梦隔。

垂杨何处,西风寒瑟,凝伫苍烟陌。

雁云过影欣遗泽,残笛空教水山塞。

断绪而今谁会得。

抚缣长啸,此时还忆,燕燕双飞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阑桥畔风尘客。待重问,当年色。念阻千秋魂梦隔。垂杨何处,西风寒瑟,凝伫苍烟陌。雁云过影欣遗泽,残笛空教水山塞。断绪而今谁会得。抚缣长啸,此时还忆,燕燕双飞翮。

白话文翻译:

在赤阑桥边,风尘仆仆的旅人。我在这里等候,却想重问当年的光景。思念让千秋的梦魂变得遥远,垂柳在何处呢?西风寒冷,乐声悲切,凝视着苍茫的烟雾和陌生的道路。大雁在云影中飞过,留下欣喜的痕迹,残笛的声音空荡荡地传遍水边和山塞。如今的断绪又有谁能明白呢?抚摸着绢帛长啸,此时仍然想起,燕子双双飞翔的翅膀。

注释:

  • 赤阑桥:指桥名,象征着古老的游览胜地。
  • 风尘客:指在外奔波的旅人,体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凋零和惆怅。
  • 燕燕双飞翮:燕子成双而飞,象征着美好的记忆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擅长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人的情感,作品常常融汇古典与当代的元素。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作者未能与友人同游黄山后而作,借古地抒发对友人和往昔的思念,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青玉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以“赤阑桥畔风尘客”引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旅人,承载着对往昔的思考与怀念。接下来的“待重问,当年色”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但这份追忆却是遥不可及的,因“念阻千秋魂梦隔”而显得更加凄凉。

诗中“垂杨何处,西风寒瑟”的描写,利用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孤寂与悲凉,西风的寒冷和垂柳的凋零,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随着“雁云过影欣遗泽”的出现,诗人又通过大雁的飞过,带出一种对人生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感慨。残笛声的萦绕,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再现的过往。

最后的“抚缣长啸,此时还忆,燕燕双飞翮”将情感推向高潮,燕子的双飞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与美好的期望,尽管现实是孤独的,内心的情感依然在涌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阑桥畔风尘客”:描绘了一个旅人身处于风尘之中,体现出他对往昔的渴望与追思。
  • “待重问,当年色”: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思念。
  • “念阻千秋魂梦隔”:时间的阻隔使得回忆变得遥远。
  • “垂杨何处,西风寒瑟”: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 “雁云过影欣遗泽”:大雁飞过,留下的痕迹唤起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 “残笛空教水山塞”:笛声空灵,传递着对过往的无奈。
  • “断绪而今谁会得”:如今的断念又有谁能理解呢?
  • “抚缣长啸,此时还忆,燕燕双飞翮”:最后以燕子的双飞象征美好回忆,抒发对过去的追忆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使自然景象如西风、残笛等具有人性,表达诗人的情感。
  • 对仗:如“雁云过影欣遗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相思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阑桥:象征古老的回忆与游历的美好。
  • 风尘客:旅人的形象,代表着人生的漂泊与追寻。
  • 西风:代表秋天的萧瑟,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燕燕双飞翮: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与希望,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赤阑桥畔风尘客”中的“风尘客”指的是什么? A. 旅人 B. 商人 C. 农民 D. 学者
  2. “西风寒瑟”中的“寒瑟”指的是什么? A. 悲伤的音乐 B. 寒冷的天气 C. 失落的心情 D. 远方的信
  3. 诗中提到的“燕燕双飞翮”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美好回忆 D. 生命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比较王蛰堪的《青玉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表现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但王蛰堪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体现出一种洒脱与孤独的哲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的美学》
  • 《现代诗人王蛰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