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道中》
时间: 2025-01-20 00:4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河道中
作者: 王艮 〔元代〕
荒荒大野兼天远,
浑浑长河与海通。
云暗春城榆荚雨,
浪翻沙岸鲤鱼风。
简书上计千艘集,
玉帛来朝九域同。
献纳愿陪青琐议,
衰迟已是白头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辽阔的黄河及其周边的景象。大野广袤,天空遥远,长河浩浩荡荡,与大海相连。春天的城市上空,乌云笼罩,榆树的花瓣在雨中飘落,浪花翻滚,沙岸上吹来鲤鱼跃动的风。简书上记载着成千上万的船只汇集,来自各地的贡品共同朝拜。希望能参与朝廷的讨论,但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注释
- 荒荒: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
- 浑浑:形容水流的混浊或波涛的汹涌。
- 云暗:乌云密布,天气阴沉。
- 榆荚:榆树的种子,春天时飘落。
- 浪翻:波浪翻滚。
- 鲤鱼风:形容鲤鱼跳跃时带起的风。
- 简书:记录船只和货物的文书。
- 玉帛:指珍贵的贡品。
- 青琐:青色的玉器,象征高贵的地位与身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玉帛来朝”,反映了古代朝贡制度,表示各地对中央政权的尊重和认同。“九域”指的是中国的九个地区,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繁荣。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团结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艮,元代诗人,以其豪放和奔放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反映了他对社会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黄河道中》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多变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广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诗中“荒荒大野兼天远”描绘出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象,开篇即突出了黄河的壮阔与辽阔。而“浑浑长河与海通”则进一步强调了黄河与大海的紧密联系,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交融。
在描写春天的场景时,诗人用“云暗春城榆荚雨”表达了春雨的细腻与阴郁,突显了生命中的无常与变幻。接着,通过“浪翻沙岸鲤鱼风”,生动地描绘了水面翻滚的波浪与跃动的鲤鱼,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简书上计千艘集”引入了对国家繁荣的关注,体现出对国家经济与交通繁荣的赞美,而“玉帛来朝九域同”则展示了各地人民对国家的拥护与贡献。最后,“献纳愿陪青琐议”表达了诗人希望参与朝政的愿望,却又因年老而感到无奈,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借助黄河的壮丽景象映射出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荒大野兼天远:大地辽阔,天空遥远,描绘了自然的壮阔。
- 浑浑长河与海通:长河奔流不息,与大海相连,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云暗春城榆荚雨:春城中的乌云笼罩,榆树的花瓣在雨中飘落,暗示了春天的阴郁与无常。
- 浪翻沙岸鲤鱼风:波浪翻滚,沙岸上鲤鱼跃动,生动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 简书上计千艘集:记录着成千上万的船只汇集,展现国家的繁荣。
- 玉帛来朝九域同:各地的贡品汇聚,象征国家的统一与兴盛。
- 献纳愿陪青琐议:希望能参与朝政的讨论,表达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 衰迟已是白头翁:感叹自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长河与海通”比喻生命的交融与延续。
- 对仗:诗中有良好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浪翻”,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与春天的细腻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与对自身年老的感叹,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对历史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与生命力。
- 春城:代表着生命与希望。
- 鲤鱼:象征着奋发向上与生机。
- 玉帛:代表国家的繁荣与贡品的尊贵。
- 白头翁: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浪翻沙岸鲤鱼风”中“鲤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机
C. 哀伤
D. 旅行 -
诗人对国家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赞美与忧虑并存
C. 负面
D. 忽视 -
“衰迟已是白头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权力的渴望
C. 对家国的关注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 B. 生机
- B. 赞美与忧虑并存
- A. 对青春的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艮《黄河道中》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思考,但王艮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杜甫则多表现对社会的忧虑与个体的孤独。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艮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河文化与诗歌》